案由:(20160116)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长期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代价,水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治水工作在我市治理环境、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东莞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根据《东莞市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我市将在2014-2016三年试点期内建设4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82.51亿元。两年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实施方案》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截至2015年11月,累计完成投资仅为54.16亿元,2016年任务艰巨。调研发现,创建工作进度较缓慢的主要原因包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历时较长,资金来源单一等。具体分析如下:
  一  项目建设难度大,部分项目进展缓慢
  截至2015年11月,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投资54.1642亿元,仅占总投资的30%。试点期内,拟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9家,大部分工程进展缓慢;石马河流域内2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尚未动工,基本处在前期工作或招投标阶段。2015年我市拟投资28亿元实施4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包括石马河流域200公里、水乡地区150公里和厚街、虎门、长安50公里)。截止目前19个镇街项目中,仅8个镇动工。
  二  前期工作历程长,审批程序繁琐
  2015年6月,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一期工程已上报省发改委申请立项审批,至今仍未获批,致使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部分项目区规划实施需由水利部、财政部商定才能获得批复,流程耗时长。项目前期工作的审批程序繁琐、进度不可控因素多致使项目推进缓慢。
  三  总投资金额大,资金来源单一
  试点期计划总投资182.51亿元,截至目前获得中央财政投资1.8512亿元,省财政投资0.103亿元,社会融资5.0746亿元;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21个项目获得中央及省级补助约2.2亿元,资金总额不到10亿。尽管我市努力通过多种渠道筹措水务建设资金,但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镇一级财政对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减弱,创建工作尚存在巨大资金缺口。
  

建    议:
  为推进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保证在试点期内基本实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东莞的美好愿景,必须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推动全市生态建设能力水平的提升。
  一  加强统筹协调,建设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
  水生态文明建设牵涉部门众多,加强部门间协调尤为重要。我市已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袁宝成市长任主任,成员包括市发改、经信、财政、国土、环保、水务、规划等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建议以环境保护委员会为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将问题向分管副市长反映,对推动阻力特别大的直接向市长反映,切实提高涉及多部门问题的解决效率。
  二  拓宽资金来源,规范PPP融资模式
  建立长期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水务,积极推进PPP模式,规范项目运作。近期,财政部和发改委在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面不断出台规范性文件。2015年5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各地市包括杭州、昆明、青岛等都相继出台适合自身的PPP项目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为PPP项目落地保驾护航。据此,有必要规范我市PPP项目运作,提高我市PPP项目签约率,减少社会资本观望情况。
  一是出台市层面PPP项目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
  二是明确社会资本、政府参股方以及行业监管部门的权责范围,合理确定风险分担界面;
  三是给出不同行业指导收益率;
  四是明确财政局在物有所值及财政支出能力评价方面的工作深度;
  五是建立市级统一PPP项目库、社会资本储备库,并明确社会资本的招标方式等。
  三  构建高效机制,提高审批效率
  建立健全审批运行机制,努力完善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前期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前的咨询服务工作,根据项目特性和审批要求,各主办审批部门主动提供土地出让方式、审批条件、标准、内容等相关的咨询服务。突破审批事项之间的界限,提前介入检查审批流程中的技术审查内容,确保审批事项在受理时具备相应的受理和审批条件。
  (四)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根据《东莞市茅洲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以及《东莞市2014年茅洲河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东莞市内河涌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内河涌综合整治技术导则(试行)》和《东莞市各镇街内河涌综合治理工作指引(试行)》等相关方案的实际建设内容及建设进度,适当调整《实施方案》中的重点项目设置,适时增加石马河、茅洲河等重点流域河涌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全市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的水生态项目,并调整部分实施难度大,短期内效果不明显的老大难工程,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五)注重宣传,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
  “兵马未动,宣传先行”,水生态工程尤其是支次管网工程靠近居民区,大部分管道需沿城市次干道、村道铺设,距离居民房屋较近,直接影响居民出行。建议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全方位做好宣传,使管道沿途居民充分认识工程建设的好处,明白建设措施设置的必要性,并结合“小山小湖”保护利用工作、海绵城市试点项目等,营造广大居民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良好氛围,为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思想基础。同时建立公众对水生态建设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渠道,鼓励市民对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献言献策,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进一步指导建设工作的开展。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