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107)关于借鉴香港“工业大厦”模式,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鼓励广大民众通过创新、创业增加收入,提升经济活动和动力。目前,东莞市有800多万常住人口,未来几年,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失业人员等加入到“自主创业军团”。创业之初,因为经济成本等原因,租金相对低廉的小厂房、小作坊会成为大部分创业者生产、办公场地的起步首选。如何加强对现有生产作坊的管理,营造安全有序的创业创新环境,提升政府效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成长,是当前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东莞市很多镇街出现了土地资源紧缺,工业用地缺乏长远整体规划,各类厂房分租管理无序,难以形成较好的产业聚集。一是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占大多数,各类厂房分租遍地开花、无序发展,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使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不能为大型优质企业进驻腾出空间。二是当前厂房分租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容易滋生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增加社会治理的压力和成本。三是分租监管无序,抬升了企业的租金成本,不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创业环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香港工业的起步,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兴起。彼时的小企业,多是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存在,生产服装、玩具、五金、塑胶等产品。香港政府对这些“生产小作坊”给予了扶持并加以规范管理。政府建起了七层到二十多层的工业大厦,配套好场地等相关设施,分别租给或卖给各家企业,企业自己买来生产设备就可以开工生产。每一栋工业大厦都聚集了数十家工厂,有的一层一厂,有的一层多厂。每家工厂占地大约数十平方米,职工几人到十几人不等,老板既是经理,又是工人。材料、产品、设备集于一室,实现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这种工业大厦对新兴的小企业有两大好处:一是工厂小,投资少,企业花很小部分资金就能购置好厂房,可以把大量资全用于买设备、原料,或用于流动资金,便于企业成长发展。二是船小好调头,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转产,可以在大企业的夹缝中生产大企业不注意生产的“真空产品”,让产品走在市场需求之前。三是企业的生产、运营、送货都能在同一栋工业大厦内完成,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当年,香港不少小作坊、小企业得益于这种便捷、高效、实惠的工厂模式,得到了快速成长。时至今日,珠三角一带有许多大型企业就是从香港以前的小作坊做起来的。
  中小企业是东莞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成长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特别是2012年出台的《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办法》,从加强财政支持、落实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融资支持、帮助开拓市场、优化行政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帮扶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数十条政策举措。当前,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广大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切实增强在扶持方面的力度和针对性。今天的小作坊,有可能是明日的上市公司;今天的“工业大厦”,有可能是明日成功企业的摇篮。
  
建    议:
  1、借鉴当年香港“工业大厦”模式,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用地、运营成本,为广大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
  2、充分利用当前我市“工改工”项目容积率不设上限的有利条件,在一个地段建立多层工业大厦。一方面可以实现土地资源集约管理利用,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缓解企业用地资源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对小企业、小作坊的统一规范化管理,有效防控各类安全生产隐患。
  3、对建成的工业大厦进行分割销售,享受独立产权,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提案者 陈益林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