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60081)关于争创“一带一路”先行市的提案
  “一带一路”是中央在一定历史阶段对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一个举措。沿线国家有65个,总人口有44亿,占全世界的63%,总经济量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量达到了1万亿美元,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一对比就会发现,这65个国家以落后国家为主,并存在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市场潜力大,二是资源多。这两个特点,正是东莞可以有大有作为的。
  经过两年半来的推介,一带一路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去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一共对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投资,总额达到123亿元美元,同比增长60%多。东莞的效果也非常好,数据显示去年1-7月,东莞与越南、泰国等31个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总值达到112.8亿美元,增长了41.7%。同期东莞外贸出口总额增速为13.6%,海丝贸易增速远超东莞总出口增速28.1个百分点。
  东莞连续两次承办海博会,率先履行“排头兵”的历史责任与担当。对东莞来讲,就是一条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好机会。如果紧紧抓住了,可能是东莞第二波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发展,还看到改革和开放。因为新一轮的改革,还需要再借一步力,这个力就是继续开放从而产生的倒逼机制。这也是为什么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响应的原因。东莞不会、也不应该落伍。
  
建    议:
  沿线国家的机遇很多,就东莞目前的现实情况,有哪些路径可以进一步打开合作的空间?我们认为,第一是加大贸易,第二个是投资,第三是基础设施的合作,第四是技术的交流,第五是人文、旅游的合作。甚至可以考虑,能不能走出去办产业园区?
  据了解,沿线的国家也有这个(办产业园)需求,因为他们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沿线国家本身,真正发达的国家不算太多,多数都是处于工业化的起步或中期阶段,他们非常希望在产业上能有一个外力推动。另外,他们的人口多,市场潜力大,资源也丰富。从比较优势来看,他们的制造业成本比我们会低一些。所以,考虑到资源、市场、成本和对方的需求,在沿线国家设一些产业园区,机会很大。
  合作办产业园区,是双方一条比较稳定合作的方式。因为东莞在过去三十几年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也经历过从分散发展到集聚发展的过程。所谓的分散发展,就是来一个项目承接一个,而所谓集聚发展,就是办园区,节约土地,集中治理污染,产生产业链的配套。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值得输出。
  事实上,东莞也具备了产业园输出的条件。东莞本身很多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方式也很多,比如借助华侨、政府或各种机构。在当地办产业园区,可以多条路一起走。
  东莞要去寻找具体的合作领域,建议可以先把目光聚焦在东南亚国家。这个地方的华侨很多,东莞和他们有合作的基础。在空间距离上也相对较近,我们对他们的文化、宗教、法律相对了解。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五加二”构想,已经点出了合作的具体重点产业领域了。当然,东莞首先要重点合作的是老本行制造业,电子、服装、鞋业和家具等优势行业,特别是东莞有实力、有条件、有自主知识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到东盟、南亚和北非等国家设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区域总部,拓展企业和产业发展空间,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
  其次,除制造业之外,如基础设施这些领域,东莞可以大胆地去探索合作空间。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制造积累了很多资本,东莞金融业态例如东莞银行也发展不错,也就是说,基础设施的融资、信贷已经不难解决了。我们要善于去搭国家政策和平台的便车,积极去介入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或者是对外工程承包。
  第三,东莞还可以积极去寻找一些资源性的开发项目。东莞是一个制造业的基地,需要很多资源,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可以和沿线一些国家开展一些资源性的项目,可以为“东莞制造”提供更为稳固的后盾。
  第四方面,是关于教育和培训,东莞制造业需要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我们应该把沿线国家的教育培训资源引进来,例如新加坡在这方面就有非常国际化的经验。
提案者 麦健文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