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40011)关于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建议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东莞170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3.5%,此外,东莞市常住外地户籍老人有10万多人。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这一数据达到10%,就表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等各种问题日渐突出并普遍化,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建设变得愈加迫切和重要。纵观全局,我市的老年文化建设总体上是呈健康发展的趋势,但老年人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依然不能满足老年人这一庞大人群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还未完全意识到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以导致对老龄人事业不够重视,此外一些老年人自身缺乏自强乐观的精神,消极情绪的弥漫也成为当下老年人文化建设的障碍之一。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在时光的流逝之下,人们渐渐两鬓斑白,生理的重大变化加重了老年人心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渐进的、微妙的,更是复杂的,老年人文化生活建设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和社会稳定。

  如何提高和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无疑成了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一起着手,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在保证比较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前提下,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才能得到充分保障。针对当下这种现状,应该从多个方面来着手,才能达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理想状态。

  办    法: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老年人公共基础设施,使其深入化、多样化。

  当前形势下,供老年人活动的文体场地和福利措施虽然得到很大改善,但依旧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城乡、乡镇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并呈现出单调表层化的现象。各镇区之间,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纸牌以及广场舞等方面,显得很单一,政府部门只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才会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缺乏周期性和持续性,很难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针对此番情况,政府应该在巩固和完善老年人文体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投入,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对老年文化福利设施的大力投入,在建立多元化投入的同时,使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丰富现象。在硬件措施多样化的基础上,应更加着重于健全软件组织,比如成立老年人协会,积极筹建各种文艺团体组织,定期举办老年人文艺活动等等,这些都能让老年人在体魄得到强健的同时,心灵也有所寄托。

  二、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应该注重其心理关爱。

  当人步入老年之后,生理以及工作环境的转变,这种突然呈现的空白状态很容易让老年人滋生出一种浓郁的不适应感,使其在思想情绪以及人际关系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焦虑恐慌型的、孤独落寞型的,当然也有积极应对、阳光乐观型的。这种人到暮年的心理微妙变化,往往与老年人个体的智力、文化素养、社会角色和身体状况息息相关。正是基于老年人这种人到暮年的特殊心理状态,在关注和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其心理健康。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年人文化生活并非只是狭义上的文娱体育活动,更应该是指当一个人步入晚年之后,如何去适应生命规律的变化,如何渐次抹去人到暮年的苍凉感,而多融入些许温暖阳光的底色,达到一种夕阳红的晚年佳境。所以政府在从物质医疗保障方面来考虑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健康问题,在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等精神产品提供方面作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比如投资培训专门针对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建立完善的心理理疗网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给他们开展科学的生命观教育,从而给他们营造一片可以吐露心扉的净土。

  三、搭建一个老有所为的平台,让老年人积极发挥余热。

  谁都会慢慢老去,老年人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无论是在工作经验还是人生阅历上,都是相当丰富的,他们精通各种技艺,深谙社会历史百态,因而鼓励退休老人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是对自身人生价值的再次肯定,更是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搭建一个老有所为的平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各地政府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政策,给老年人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搭建一个学习沟通的平台,让年轻人从老年人身上得到技术的传承,让老年人从年轻身上感染到生命的活力;二是专门设立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使有专长和有艺术的老年人能把自己的余热充分发挥出来,造福社会的同时也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三是夕阳红联姻,让孤独的老年人再次沐浴爱情的温暖。

  加强和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只有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才能充分认识到老年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并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断努力。  

提案者 宋媛
部门答复

  东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14001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宋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公共基础设施的问题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在巩固和完善老年人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投入,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对老年文化福利设施的大力投入”,“更加着重于健全软件组织,比如成立老年人协会,积极筹建各种文艺团体组织”等建议,非常符合我市老龄工作实际。在这方面,我局所做的主要工作有:

  一是及时将老年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老龄事业规划。《东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将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发展规划,加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参照同类城市同类项目的功能布局,筹建一个与城市形象相匹配、与老年人需求相吻合的市一级综合性老年人活动中心”,“不断完善村(社区)和各类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文化设施”,“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与管理,培育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及老年社团”。《规划》还提出,要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我市的老年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依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不断推进、日趋配套。

  二是加大老年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我市结合打造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和广场文化之城,加大了对老年文体活动开展和配套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市、镇两级财政共投入约7100万元,用于改造敬老院住房,完善室内文体活动设施和户外活动场所。2002年以来,我市投入近1.27亿元,建成“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项目625个,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实现了老年活动中心在村(社区)的全覆盖,老年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据统计,全市各社区共建有多功能活动室602个、文化站145个、图书阅览室554个、卫生服务中心(站)692个、户外文体小广场1132个、体育健身路径917套、残疾人活动场所138个。

  三是着力构建老年社会管理工作体系。2012年,我局根据《关于开展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粤老龄办〔2012〕11号)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专题调研,并拟制了《东莞市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便于文体活动的组织,自2003年起,我市成立了市老年人文化艺术团,各镇(街)成立了分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合唱团、舞蹈队、曲艺社、书画协会、摄影协会以及太极协会、门球协会等社团组织700多个,会员总数达1.8万人。这些组织有效地推动了老年人文体活动的开展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我们将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基本原则,争取通过三年的时间,初步建成村(社区)—镇(街)—市三级老年社会管理工作体系。

  目前,我们就筹建市级老年人活动中心进行调研,计划利用城市“三旧”改造机会,将市影剧院(运河西路)或旧校舍、旧厂房等建筑改造成一所方便老年人出行的,集休闲娱乐、教育培训、比赛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市一级综合性老年人活动中心,拟配套建设老年大学、活动室、娱乐室、舞蹈排练室、健身房、阅览室、多功能厅等设施,用于举办大型文体赛事、文化艺术展示、各类知识讲座及培训教育等活动,使市老年人活动中心成为广大老年人的精神家园和老年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待初步方案完成后,将适时报请市政府立项。同时,我们将按照《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市老龄委协调和统筹职能,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老年人文体活动设施建设,逐步规范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积极引导老年社会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

  二、关于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

  在提案中,您建议政府“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健康问题,在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等精神产品提供方面作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如“投资培训专门针对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建立完善的心理理疗网络体系”等。目前,我市老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资料,也缺乏规范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专业的老年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我市近年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有益身心的老年人文体活动。我市自2003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老年人运动会或文化艺术节,大型老年文体赛事步入常年化、制度化轨道,其规模逐年增大,参与人数不断增多。2012年举办的第11届老年人运动会,设17个赛项、历时两个月,共45个代表团、2000余名运动员参赛;2013年组织的第6届老年人文化艺术节活动,有366幅书法、国画、摄影作品参评,259个粤曲、粤剧折子戏、器乐、声乐、舞蹈节目参赛,参与活动的老年人演员、作者、伴奏乐队约3000人次。各老年文体组织经常开展相关活动的培训、排练和交流活动,积极在各公园、文化广场、公共区域、绿地、小区户外场所组织各类活动,较好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2010年起,我市启动居家养老平安铃业务,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安装“96993”居家养老平安铃。通过平安铃,及时向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日间托老、心理慰藉、入户服务、送餐服务、紧急呼援、信息查询、老年档案等多样化养老服务。截至2013年年底,平安铃已覆盖南城等12个镇(街)、62个村(社区)2765名老人。

  三是在每年春节前后、“敬老月”期间、中秋节,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理保健意识,并组织各镇(街)、各部门(单位)开展各种走访慰问、为老志愿服务、老年优待维权、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敬老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大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今后,我局将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对您的建议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就建立老年人心理咨询平台开展探索。同时,按照《规划》要求,我们将积极引导相关部门(单位)、各镇(街)及社会各界重视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鼓励为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护理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精神关爱和心理支持作用。

  三、关于搭建一个老有所为的平台的问题

  我市历来支持和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老年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教育下一代中的的优势,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一是加强各级关工委的组织建设,强化“五老”队伍。自2005年以来,我市加强各级关工委的组织建设,逐步做到党委领导分管到位、工作指导到位;领导班子建设做到级级落实、人员落实、条件落实、经费落实;“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老战士)队伍有名有责。目前,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有1731个,“五老”队伍21440人。

  二是认真组织“三关爱”、“四个主题”活动,突出工作重点。我市关注青少年成长教育,鼓励老年人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活动。自2003年起,我市各级关工委协助指导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学生校外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帮扶“失学、失业、失足、失爱”青少年活动(“三关爱”活动),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推广经验,为青少年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如石碣镇关工委组织编撰《中华学生礼仪》、厚街镇关工委协助帮教1300多名后进生、凤岗镇关工委帮教114名涉毒青少年戒毒。2007年至今,各镇(街)、市直机关关工委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三深入”为要求、以“荣辱观”为内容、以“理性就业”为指向的四个主题教育的活动共377项,帮助青少年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理性就业。

  三是创建了“莞邑九九敬老园地”微信公共平台和“东莞市长者园地”网站,为老年人搭建沟通平台。2013年市老龄办创建了微信平台和网站,通过实时发布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惠老政策措施、文体活动资讯、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养生保健知识等信息,为我市老年人提供便捷、全面、细致的服务。同时,我们利用当下深受年青人喜爱的手机聊天软件,鼓励年青人开通敬老微信号,登陆长者网站,为家中老人传递我市敬老活动资讯、养生保健知识等信息,促进代际和谐,构建老年人与青年人沟通的平台。

  四是积极筹建老年人志愿服务队。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积极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加入志愿者行列,通过时间储蓄的形式为高龄、失能、困难老人提供互助志愿服务。

  对于您提出的“夕阳红联姻”的建议,据了解,我局婚姻登记管理中心正在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探索建立一个老年人婚恋平台,帮助有需求的老年人征婚交友。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东莞市民政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