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50256)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在专业科学教育方面,我市的科学教育师资队伍逐年强大起来,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社会化科学普及方面,在科普资源为广大公众服务方面,也越来越贴近民意,基本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需求,其社会辐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但我市的科普工作尚存下如下问题: 科普队伍不够规模化,科普宣讲没有常规化。我市有不少科技团体,也有一定数量的科普志愿者,这些团体和志愿者为我市的科普推广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这些志愿者的努力还远远不能满足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因为种种原因,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组织性还没有显现出来,导致科普活动难以规模化和常规化。为了大力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已经广泛动员了医院、学校、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并初见成效,但略显内容单一、后劲不足。

  办 法:

  一、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科学普及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应建立行政主管机构牵头,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科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协调作用,并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形成合力。

  二、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各界知识分子担负起科普宣传的责任,保证科普工作的持续性和普及性。鼓励科普志愿者积极提高自身修养,研究如何当好“翻译”,让科学知识更加通俗、易懂,离普通百姓更近、更实用。

  三、突出重点,普及现代科学知识。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

  总之,建设“科技东莞”是全体公民的责任,我们应该像重视科技创新和科学教育那样重视科学普及。

提案者 王旭珍
部门答复

市科协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委员建议的回复现对《关于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的回复如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市科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东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要求,重点推进五大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同时,加快社会化大科普工作力度,以重点科普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科普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的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加强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 “十一五”以来,市科协积极组织基层单位创建各级科普阵地,建立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服务平台,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九年来,共创建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个,全国科普示范社区6个,省科普教育基地20个,省级科普社区19个,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10家,市科普教育基地72家,市科普(标兵)社区158个,市科普特色(标兵)学校77家,各级科普阵地遍布各个镇街。全市社区(村)建有科普宣传栏448个、活动室205间,并对科普设施、科普画廊定期更新宣传内容;组织编印下发科普挂图和科普书籍,免费发放给各学校、社区和企业作广泛宣传。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二、积极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市科协、教育部门依托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组织科技辅导员培训,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科技教师业务水平。去年,全市组织19人参加省级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组织工作者培训班,200人参加2014年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管理干部培训班,举办了东莞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与无线电测向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班。通过“QQ网络科技手段”在6个专业QQ群召开了6多次科技教育活动网络研讨会,参会人员约3400人次有效提升科技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推荐优秀科技辅导员论文参加第二十二届(2014年)广东省、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我市14篇论文获得省级奖,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6篇。三、围绕市民关注的问题,开展科普品牌活动2014年,市科协及基层组织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一是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在东城星河城举行2014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东城区科学节开幕仪式,拉开了我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序幕。活动整合了各相关单位、民间志愿团体等10家单位,近400名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参与,活动期间,台湾元智科学秀,东城初级中学、深圳宝安科技馆、东莞市科技馆等5个表演团队进行了10余个精彩的科普秀、科普剧表演;活动共引进科普展览一套,共26个互动科普展项,10天展期内,每天配备26名科普志愿者作展品解说,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0份,并发动东莞市电视台、东莞日报、东莞阳光网、东莞市科普网、“东莞微科普”等20家媒体力量进行宣传和报道,累计刊发新闻30余篇,活动累计受益群众达三万余人次;科普日活动期间市科协统筹组织33个镇街及下属单位共举办25场主题活动,今年科普日活动累计参与和受众达到八万人次。二是开展“健康新生活”系列讲座活动。围绕健康饮食、职业病保健、防治中风等社会热点,切合社会各阶层需求,结合讲座、义诊、培训、免费派发《健康知识小册子》和健康饮品等形式,分别到东莞市会议大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圣心食品有限公司、莞城北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樟木头樟罗社区、石排镇政府等镇街的政府机关、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成功举办18场主题活动。累计受惠人数近万人次。三是开展“科学教育,助力成长”教育专家科普讲座。由科协和教育局联合主办、科普中心承办。共举办11场,除邀请了前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顾问韦钰院士之外,还邀请了国内知名孙云晓、张怡筠教育专家以及获得“东莞名师”称号的优秀教师等作为主讲嘉宾。讲座的内容以家庭教育、亲子互动、孩子成长、脑科学等专题为主,为广大家长解决了亲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家长们的追捧,讲座共吸引了超过万名的家长和学生前来参加。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立长效的科普工作机制,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幸福东莞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总体科普投入力度不够,各部门参与和协同的工作程度不深,基层科普硬件设施配置不足,科普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不强。我们将认真筹划,制定好相关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一、落实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开拓科普工作新局面 “十一五”以来,我市拥有了较完善的制度优势,这是我们今后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落实这些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1、认真落实《东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2-2015年)》。通过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促进各部门、各镇街充分认识贯彻实施《纲要》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东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2-2015年)》精神,严格执行监测评估、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我市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2、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科普活动。通过科普集市、科技培训、科普展览、科普影视等形式让市民有更多机会、更方便地接受科学教育、了解科技信息,提升全民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各类创新技术、技能大赛提升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二、加强阵地建设,调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事业科普阵地是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指导方针,通过实施《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实施办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资源参与我市的科普阵地建设和科普活动平台搭建。1、完善我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标兵社区、科普标兵学校的创建工作,引导镇街开展科普场馆建设工作,支持和鼓励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科普宣传设施的建设工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搭建平台。2、加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大型系列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鼓励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撰写科普读物,进行科普讲演,编导科普剧、科普动漫、科普游戏。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社会各界科普资源的共享和传播的能力,扩大我市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科普资源利用率。3、加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加强东莞市科普志愿服务协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志愿服务经费支出、志愿人员培训、业绩反馈和评价表彰制度,吸引和鼓励更多科技人员加入到科普志愿服务的行列。三、政策引导,积极推动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科普工作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市科协按照《东莞市加强科普工作实施办法》、《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实施办法》的要求对东莞市科普项目奖励和资助,全市建立了一批科普阵地,资助了一批科普活动项目,对我市的科普工作提供了助推力。今年,《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实施办法》有效期届满。我会将根据形势需要和科普工作的侧重点对该办法进行修订。我们将继续建立了一批科普阵地,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科普阵地,资助了一批科普活动项目,通过活动,在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生中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促进重点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提升。

 

市科技局答复:

  王旭珍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由我局牵头办理。在《建议》中,您提出要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协调作用,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出台配套政策,保证科普工作的持续性和普及性;突出重点,普及现代科学知识,提供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我们认为《建议》十分符合我市实际。按照提案要求,我们积极联系市工商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加强沟通协调,狠抓工作落实,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充分发挥市科协在科普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借助以市科技馆为首的多个科普平台,按照《东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要求,重点推进五大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加快社会化大科普工作力度,以重点科普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科普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全体市民的科学素养,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具体如下:一、科普工作现状(一)加强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十一五”以来,市科协积极组织基层单位创建各级科普阵地,建立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服务平台,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九年来,共创建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个,全国科普示范社区6个,省科普教育基地20个,省级科普社区19个,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10家,市科普教育基地72家,市科普(标兵)社区158个,市科普特色(标兵)学校77家,各级科普阵地遍布各个镇街。全市社区(村)建有科普宣传栏448个、活动室205间,并对科普设施、科普画廊定期更新宣传内容;组织编印下发科普挂图和科普书籍,免费发放给各学校、社区和企业作广泛宣传。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二)积极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市科协、教育部门依托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组织科技辅导员培训,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科技教师业务水平。去年,全市组织19人参加省级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组织工作者培训班,200人参加2014年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管理干部培训班,举办了东莞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与无线电测向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班。通过“QQ网络科技手段”在6个专业QQ群召开了6多次科技教育活动网络研讨会,参会人员约3400人次,有效提升科技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推荐优秀科技辅导员论文参加第二十二届(2014年)广东省、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我市14篇论文获得省级奖,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6篇。(三)围绕市民关注的问题,开展科普品牌活动。2014年,市科协及基层组织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一是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在东城星河城举行2014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东城区科学节开幕仪式,拉开了我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序幕。活动整合了各相关单位、民间志愿团体等10家单位,近400名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参与,活动期间,台湾元智科学秀,东城初级中学、深圳宝安科技馆、东莞市科技馆等5个表演团队进行了10余个精彩的科普秀、科普剧表演;活动共引进科普展览一套,共26个互动科普展项,10天展期内,每天配备26名科普志愿者作展品解说,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0份,并发动东莞市电视台、东莞日报、东莞阳光网、东莞市科普网、“东莞微科普”等20家媒体力量进行宣传和报道,累计刊发新闻30余篇,活动累计受益群众达三万余人次;科普日活动期间市科协统筹组织33个镇街及下属单位共举办25场主题活动,今年科普日活动累计参与和受众达到8万人次。二是开展“健康新生活”系列讲座活动。围绕健康饮食、职业病保健、防治中风等社会热点,切合社会各阶层需求,结合讲座、义诊、培训、免费派发《健康知识小册子》和健康饮品等形式,分别到东莞市会议大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圣心食品有限公司、莞城北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樟木头樟罗社区、石排镇政府等镇街的政府机关、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成功举办18场主题活动,累计受惠人数近万人次。三是开展“科学教育,助力成长”教育专家科普讲座。由科协和教育局联合主办、科普中心承办。共举办11场,除邀请了前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顾问韦钰院士之外,还邀请了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张怡筠以及获得“东莞名师”称号的优秀教师等作为主讲嘉宾。讲座的内容以家庭教育、亲子互动、孩子成长、脑科学等专题为主,为广大家长解决了亲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家长们的追捧,讲座共吸引了超过万名的家长和学生前来参加。(四)不断强化市科技馆的平台作用。开馆九年来,科技馆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先后荣获全国性荣誉称号10多项,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获省级荣誉称号6项,如十佳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荣获市级荣誉称号10多项,如2013年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东莞物联网示范基地等。1、以常设展览和科技影院为基础,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参观学习环境。开馆九年来,科技馆年均接待中外游客40万人次,打破了科技馆参观人次逐年下降的规律。参观者中,70%以上为青少年。为引导游客深入学习,展厅以讲解、演示、展品秀、亲子工作坊、学生纸等多种手段诠释科学,传播知识。影院以各种展映、专场优惠、特定群体优惠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享受科技影视大餐;同时,不断研发更新展品展项,丰富展示内容,除日常例行更新维护外,先后完成了院士铜像广场建设、双臂机器人引进、智能导览系统开发、梦幻剧场建设、科普剧场建设、3D数字影院全面升级改造等重大工程。作为制造业名城的城市名片,科技馆一直是东莞市重要窗口单位之一。先后受到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和鼓励,受到了国外政要、国际友人的关注和肯定。九年来,共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27人,外国总理1人、副总理1人。2、活动项目创新驱动科普教育发展开馆以来,科技馆以科学教育活动为抓手,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法,驱动科普教育活动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最近五年,年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20多个大项,如少年科学院、科普剧、梦幻剧场、科技课、科普秀、科技梦少年梦飞行梦、科技亲子活动、小小讲解员、科技论坛、大型临展、活动的科学、春节趣味科普、科普晚会、欢乐科学山区惠民行动、科普进社区校园、科普知识竞赛等等,部分项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科普活动品牌。其中科普剧多次在全省、全国比赛中获奖,并在2013年8月受邀前往英国伦敦科学馆表演;少年科学院连续两年获得多个全国性比赛金奖银奖;科普秀荣誉进驻广东电视台少儿频道。3、引进走出,构建对外交流新局面开馆之初的2006年9月,科技馆即邀请日本科技教育专家松田纯宏老师来莞交流科技互动课,从此拉开了国际科普交流合作的大幕。开馆九年来,先后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同行开展科普交流与合作,如与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合作绿色校园行动,与台湾开展科技课教学交流,与英国伦敦科学馆开展科普剧交流,从新加坡学习和引进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工具等。先后加入大银幕影院协会(GSCA)、亚太科学中心协会(ASPAC)等国际科普组织,多次举办GSCA电影(亚洲)博览会、特殊电影展映月、2011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等国际交流盛会。近几年,通过抓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通过抓品牌服务项目,通过练好内功,实行馆校战略合作,顺利把东莞科技馆的科技教育项目及活动进入东莞著名中学、小学,并获得认可,使科技教育活动进校园成为新常态。截止2015年1月31日,科技馆已与我市34所学校签订馆校战略合作协议,并经常性送科技课、科普秀、科普剧进学校。4、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面激发活力顺应科技馆发展的趋势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近几年,科技馆从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着手,狠抓制度创新,建立激发活力的长效机制。2009年,在科技馆界率先成功导入平衡计分卡并配以绩效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一个日臻完善的管理体系,为科技馆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促进协调一致,落实科学平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重新修订和印发了《东莞科技馆规章制度汇编》,修改新增了一些制度。2014年,制定了《市科技馆集体领导制度实施方案》,形成了正职监管、副职分管的集体领导制度。制定了《一线员工规范》、《东莞科技馆场馆巡视工作方案》、《东莞科技馆游客走失处理程序》、《员工租房补贴实施方案(试行)》、《东莞科技馆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二、未来展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幸福东莞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总体科普投入力度不够,各部门参与和协同的工作程度不深,基层科普硬件设施配置不足,科普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不强。我们将认真筹划,制定好相关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一)落实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开拓科普工作新局面。“十一五”以来,我市拥有了较完善的制度优势,这是我们今后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落实这些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1、认真落实《东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2-2015年)》。通过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促进各部门、各镇街充分认识贯彻实施《纲要》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东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2-2015年)》精神,严格执行监测评估、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我市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2、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科普活动。通过科普集市、科技培训、科普展览、科普影视等形式让市民有更多机会、更方便地接受科学教育、了解科技信息,提升全民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各类创新技术、技能大赛提升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二)强化阵地建设,调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事业。科普阵地是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指导方针,通过实施《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实施办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资源参与我市的科普阵地建设和科普活动平台搭建。1、完善我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标兵社区、科普标兵学校的创建工作,引导镇街开展科普场馆建设工作,支持和鼓励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科普宣传设施的建设工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搭建平台。2、加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大型系列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鼓励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撰写科普读物,进行科普讲演,编导科普剧、科普动漫、科普游戏。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社会各界科普资源的共享和传播的能力,扩大我市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科普资源利用率。3、加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加强东莞市科普志愿服务协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志愿服务经费支出、志愿人员培训、业绩反馈和评价表彰制度,吸引和鼓励更多科技人员加入到科普志愿服务的行列。(三)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动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科普工作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市科协按照《东莞市加强科普工作实施办法》、《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实施办法》的要求对东莞市科普项目奖励和资助,全市建立了一批科普阵地,资助了一批科普活动项目,对我市的科普工作提供了助推力。今年,《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实施办法》有效期届满,我们将根据形势需要和科普工作的侧重点对该办法进行修定。我们将继续建立一批科普阵地,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科普阵地,资助一批科普活动项目。通过活动,在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生中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促进重点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提升。(四)打造科普平台,充分发挥市科技馆的引领示范作用。未来几年,市科技馆将继续以常设展览展示及科技影院为基础,以科学教育活动为抓手,以练好内功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动力,以馆校合作为纽带,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方法,以特色品牌建设为亮点,把科技馆办成群众满意、政府满意的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一是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全国科技馆前列。要进行展品展项创新,不断开发科学性、互动性和艺术性强的展品展项,争取每年展品更新率达到5%以上。2015年,要建成和运营800平方米的物联网展厅,全面升级改造4D动感影院,研发、制作“镜像与对称”项目,开办“慕课”研究制作中心,用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把科技馆的展览教育活动办成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要进行科普教育活动创新,重点突出少年科学院、科普剧、科技课、科普秀、活的科学、科技梦少年梦飞行梦、小小讲解员、科技论坛、科技亲子活动等品牌,让东莞科技馆成为科普教育活动的引进者、示范者、交流者、推广者。二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全国科技馆前列。要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在基础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上进一步探索,规范工作职责、理顺工作流程,激发工作热情。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绩效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完善平衡计分卡管理体系,让东莞科技馆成为管理高效、干部职工满意的科技馆。三是要在构建对外交流新格局上走在全国科技馆前列。要加强国际科普交流与合作,与台湾科工馆、香港太空馆、英国伦敦科学馆、澳大利亚沃克博士、日本未来科学馆、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等单位和同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积极参加亚太科学中心协会、国际大银幕电影协会(GSCA)等国际科普组织的活动,在技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提高东莞科技馆的科普服务能力。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关系,集众人之力共同推动科学思想的传播和市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尤其要以馆校合作为重点,维护和拓展馆校战略合作关系,将科技课、科普秀、科普剧等优秀科普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学校日常教育过程,有计划组织在校学生来馆深度参观学习,让东莞科技馆成为我市学校的亲密伙伴和学生的必修课堂。


办理单位 东莞市科技局;东莞市科协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