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50246)我市变电站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的建议

  一、我市供电现状

  (一)用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莞用电量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除2008年~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用电量有所降低之外,2005年~2014年东莞市用电量平均每年按2%~3%趋势增加。用电量的快速增长,用电负荷的高密度发展,对电网可靠性提出严峻的考验。

  (二)电源现状。

  截止2013年底,电源总装机容量6665MW,扣除沙角电厂约2680兆瓦输送至深圳和广州,本地电源装机可利用的电源装机容量为3985 MW。东莞220kV及以上电源为沙角电厂(1230MW)、高埗电厂(360MW)。110kV及以下发电厂装机总容量为2395MW,其中:地调调度的电厂装机容量为602MW,由此可知,东莞90%以上的电力需求靠省网供应,电网建设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三)变电站建设现状。

  截止2013年底,东莞电网有110kV及以上变电站共158座,主变484台,变电容量53915MVA。其中500kV变电站4座,主变14台,变电容量 14000MVA;220kV变电站27座,主变95台,变电容量20160MVA;110kV变电站127座,主变375台,变电容量19755MVA。东莞用电现状主要靠外网供电,目前外网供电量及供电可靠性都能得到保证,而内网供电由于电网建设的滞后,造成供电量及供电负荷出现过载现象,供电可靠性无法保障。目前现状已有的13座220kV变电站出现重过载现象,6座变电站负载率超过90%,3座变电站负荷率超过80%。110kV主变负荷分配极不均匀,36.8%的主变重载,18.2%则轻载,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同时,220kV和110kV线路断面的负荷率也存在多回重过载现象。因此,加快变电站建设至关重要。

  二、变电站建设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电网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未能紧密结合。

  近年,虽然市城建规划部门与电力部门共同编制了《东莞市电网专项规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电网规划还未能完全纳入城市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新建变电站由于征地拆迁补偿费用高、居民对电力设施的抵制、站址所属土地政府的土地政策以及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用地规划出现变动等原因,导致用电设施建设困难重重,阻碍了变电站的建设。

  (二)缺乏统一长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导致变电站建设缓慢。

  电网建设关系到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东莞 “机器换人”提供了强有力基础设施支撑条件。变电站建设不能仅依靠某个部门单方面的力量,而忽略其作为公共市政基础设施,需要统筹管理机构联动协调多部门进行变电站建设的特殊。

  (三)缺乏适合我市变电站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实施细则及土地征收补偿管理办法,致使变电站建设困难重重。

  (四)缺乏对变电站建设的正面宣传力度,民众对电站建设抵触情绪严重。

  变电站负荷有一定的供电半径,用电密度越大半径越小,一旦超过原有变电站的承受范围就要在周边新建变电站,现在大家没有感觉到没电的威胁,是因为还没到限电的地步。目前东莞外围的电源很充足,但在东莞内部降压落点较少,造成多处变电站超负荷运行,极易引发事故。而在远处降压后长距离输送到家庭,由于受现在传输技术所限,无法保障供电质量。

  民众实际都知道建设变电站的重要性,但是却都不希望变电站建在自家门口。主要原因是认为变电站的电磁辐射问题,对变电站是否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认识不足,再加上媒体宣传多以变电站危害大等负面新闻报道为主,这些造成了民众对变电站建设的抵触情绪。

  办 法:

  一、电网专项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三旧改造及地块包装项目将近期新增站点纳入其中,并落实站点。

  编制电网专项规划,将专项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城市密集及特殊区域,编制电网控制性详细规划,其深度达到落实变电站用地坐标,并将成果纳入城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近期新增规划变电站,结合实际情况,发挥“三旧改造”及地块包装的优势,在“三旧改造”及地块包装项目中同步落实。

  二、建立健全协调管理机制,成立电网统筹管理机构。

  三、将变电站纳入绿色通道,并编制变电站规划、建设、管理相关绿色通道的实施细则及土地征收补偿管理规定。

  参考市区垃圾焚烧处理厂,树立典范,邀请市民、团体代表实地参观变电站,了解变电站的设备运行情况。并在变电站周边设置电磁辐射测量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同时不定期在网络及报刊上发布电磁辐射数据,逐步消除市民对变电站电磁辐射的恐惧感, 引导民众科学、客观认识变电站的建设。

  电力企业应加强作为,在加大宣传与沟通力度的同时,还应该在技术手段、施工方式等方面多下功夫,尽量人性化,不扰民,照顾到群众情绪,保障群众利益。尽量沿路、沿河、沿江、沿海、沿城市次干道建设输变电走廊,尽量避开人口稠密的地方,即使需要在居住中心、行政中心建设输变电设施,也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选用高环保技术的设备。在经济富裕地区可酌情实施电缆和变电站入地建设,同时,设计、施工需严格遵守国家的标准。

  只有政府、企业、媒体、社会团体多方携手努力,才能化解“输变电工程受阻”之困,才能共同推进变电站建设。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部门答复

市规划局答复:

  市供电局:对于东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150246号提案,九三学社市委会提出的“关于我市变电站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的建议”,我局的会办意见如下:一、电网专项规划与城市规划编制时间上难以同步,同时镇总规、控规由镇街组织编制是造成电网专项规划未能及时纳入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因。为积极推进变电站用地的落实,我局一是在镇总规、控规的编制过程中,对变电站用地进行重点审查;二是涉及变电站用地的控规调整积极配合,加快办理;三是对变电站选址所在片区未编制控规的情况,纳入绿色通道办理流程,以开展规划选址评估的方式为变电站规划许可手续的办理提供规划依据。二、变电站规划许可手续办理方面,由于变电站建设项目已全部纳入市三重项目,我局在办理变电站规划许可手续时,全部按照绿色通道程序办理。

 

市经信局答复:

  东莞供电局:《关于我市变电站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第20150246号)收悉。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一、全面实施电网“大会战”,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去年7月,市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电网工作,并于9月召开电网规划建设“大会战”动员会,全面启动东莞电网规划建设“大会战”。成立市电网规划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制定出台“大会战”工作方案,明确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部门分工和组织保障,拟定“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具体工程建设项目和工作目标,力争到2016年彻底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打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先进东莞电网。着力构建电网建设长效工作机制。每月市经信局以市电网办公室名义将“大会战”工程项目逐一细化分解节点任务,下达到各镇街(园区)及有关单位,定期做好跟踪落实、通报督办、信息报送等工作,搭建高效政企联动机制,加强市镇、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实现“大会战”工作良好开局。截止2014年底,完成电网投资34.5亿元,为原计划的110%;先后建成电网工程15项、开工12项、储备5项,为原计划的115%、120%、125%,有效避免度夏错峰30万千瓦,解决了11条线路电力“卡脖子”问题。截止今年4月底,市电网办公室共向有关镇街、单位下达电网工程节点任务252项,已完成145多项;15个突出的电网工程前期受阻问题,已解决9个,正常推进3个,有效解决一批变电站选址落地难、拆迁补偿难、施工推进难等问题,支持一批工程项目按期建成投产。二、制定出台“1+2”电网政策,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为适应发展新形势,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健全电网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电网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针对当前我市电网建设的突出难点和老大难问题,市经信局于去年会同市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水务、供电等部门积极开展市外调研和拜访座谈,主动学习借鉴市外先进经验,研究制定了电网规划建设“1+2”政策措施,于今年4月经市政府同意印发。首先,《关于加快东莞市电网规划建设的意见》(东府〔2015〕32号)作为电网规划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我市电网建设的目标原则、规划管理、简化审批、征收拆迁、权责制度、保障措施共七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将电网规划编制工作摆在更突出位置抓紧抓实,全面实施电网“四规合一”,建立健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电网规划调整的联动审查机制。实施征地包干机制,强化镇街(园区)属地工作目标责任制。其次,《东莞电网规划建设激励暂行办法》(东府办〔2015〕39)、《东莞电网建设绿色通道实施细则(修编)》(东府办〔2015〕40号)作为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电网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根据镇街(园区)电网建设完成情况,与其用电、用地及电网投资实现挂钩,对电网建设各项前期工作、用地审批手续、开工手续、征地拆迁及青苗赔偿的工作要求和办理时限进行调整完善,改进电网建设工作流程,实行“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全程跟踪服务。三、积极协调电网工程建设,有效凝聚各方力量通过现场走访、工作座谈、定期跟踪等方式,及时掌握电网建设进度,排摸问题、找准症结、促成共识,积极调动各方主动性。今年3月,市经信局、供电局分管领导组织走访调研寮步、道滘、厚街、虎门、长安等镇,并进行现场检查督导,与镇街主要领导一起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解决一批征地收地、拆迁安置、施工受阻等问题。对于现场未能解决的,继续定期跟踪、倒排工期、限期办结;对于重大变电站工程,着力做好现场勘察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等工作,不断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先后多次组织部门、镇街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协调研究变电站选址等问题。针对我市电网建设、电力设施迁改项目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近几年市经信局组织财政、城建、供电等部门集中研究,梳理形成了《我市需要广东电网公司支持解决的事项》上报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四、下一阶段工作思路(一)深入贯彻电网建设政策,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东莞市电网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2”电网政策,作为今后开展电网规划建设“大会战”的政策依据和规范指引。将组织政策宣讲专题活动,积极推进电网政策落地。针对电网建设项目的重要意义和群众关心的电磁辐射等问题,协调东莞供电局等部门积极做好正面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对社会舆论引导,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电网建设的良好氛围。(二)稳步推进电网“大会战”,不断巩固建设成果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目标,有步骤、有计划推进“大会战”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市电网办公室积极作用,继续抓好各种跟踪督办、沟通协调、考评通报等工作,及时梳理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定期将每月“大会战”建设节点任务分解落实至有关镇街、部门,促成镇街部门紧密配合,巩固政企合力、市镇联动的工作格局,高质量完成2015年度“大会战”目标任务。

 

市供电局答复:

  贵会提出的《关于我市变电站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的建议》已收悉。感谢贵会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会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对改进我局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局作为承办单位,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一、关于电网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未能紧密结合的问题我局始终坚持适度超前城市发展为原则开展电网规划工作,促使电网规划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但是,由于电网规划未完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导致部分已规划的工程站址线行变更频繁,电网规划的严肃性不强。因此,我局完全同意贵会的建议,实施电网规划与城市总规、控制、土规的“四规合一”,建立规划调整的联动审查机制,充分利用我市宝贵空间资源,树立全市规划“一盘棋”的格局思路。另外,我局近期编制了《东莞市电网专项规划》,建议能将此融入《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提前预留我市远景发展所需的变电站用地和线路走廊。二、关于缺乏统一长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导致变电站建设缓慢的问题我局作为电力企业单位,坚持主动协调各级政府,努力争取各方力量解决各项阻碍电网发展的难题。但是,电网工程建设涉及范围广泛、建设周期跨度长,征地拆迁难、前期受阻等各类问题日益突出,电网建设长期处于推而不动的不利局面。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我市成立了由袁宝成市长挂帅的电网规划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在市经信局设办公室,专题协调解决电网建设难题,现已正常运作中。因此,贵会所建议的“建立健全协调管理机制,成立电网统筹管理机构”已基本实现,我局建议市属各单位进一步加强与电网协调领导小组和我局的沟通协调、信息反馈,共同推动我市电网建设平稳、健康发展。三、关于缺乏适合我市变电站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实施细则及土地征收补偿管理办法的问题近期,业经市政府同意,印发了以《关于加快东莞市电网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主纲领,《东莞市电网建设绿色通道实施细则》、《东莞电网规划建设激励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的“1+2”政策文件,电网建设的服务保障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我局建议加强对“1+2”政策文件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对文件不完善之处持续优化。另外,我局上报的《东莞电网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补偿规定》,因各种因素没得到市政府的审议通过。当前我市电网建设征收补偿主要参照《东莞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规定》(东府办〔2009〕99号)执行。但是,上述文件已过有效期,且受物价水平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相应标准也难以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社会补偿期望。因此,希望我市能尽快出台新版的征地拆迁补偿规定,切实解决当前电网工程建设征地拆迁难题。四、关于缺乏对变电站建设的正面宣传力度,民众对变电站建设抵触情绪严重的问题在电网项目规划建设中,我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避开人口稠密地区,并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争取与城市景观相协调,推进环境友好型绿色变电站建设。但受土地资源稀缺、供电半径等因素影响,部分电网工程无法避免地落户于敏感区域。我局已多渠道加强新闻媒体引导,多次组织市民群众参观我市及周边城市变电站,并现场验证电力设施不存在“电磁辐射”,以此逐步消除市民对变电站的恐惧与误解。但在当前电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市民群众阻挠工程施工的情况,群众与电网建设间的矛盾尚未完全化解。因此,我局赞同贵会所提的建议,希望贵会继续关心东莞电网发展,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多方面加强对社会舆论引导和群众正面教育,营造出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电网建设的良好氛围。

 


办理单位 东莞供电局,经信局,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
网友评价
支持 3   反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