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50215)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下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体现。去年底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会议还强调,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并提出稳定增长、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和保障改善民生五方面的任务。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东莞当前已呈现出显著的新常态发展特征,经济增速逐步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档,人口自然增长逐步趋缓。在新发展阶段下,2014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正式拉开了东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序幕,东莞的城镇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新型城镇化建设那么究竟“新”在那里?本质内涵和核心内容是什么?相比以往“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建设有哪些变化和亮点?将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怎样的改变?带着上述问题,会议着力于探索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东莞在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加快崛起。

  一、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进入“新常态”的历史发展阶段后,必须以“新常态”思维谋划新型城镇化。在当前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关键在于理念的转变,随着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东莞将步入“以经济区理念统筹推动组团式发展”的新时代。经济区理念统筹将打破过往行政区划统筹所带来的同质化建设,过往依托行政区划形成的发展模式,基本单纯依靠工业化的带动,工业区设在那里,地摊就围着周边,出现了城市空间布局散乱,同质化建设现象突出、区域发展差异大等问题,所以,只有创造改革的制度红利,才能带来城镇化的发展红利,必须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理念转变。经济区理念统筹组团发展,可以实现创新规划管控手段,克服镇街之间在利用综合交通体系地理空间上的落地问题。组团式合作,实现一致的空间形态,土地消耗最小化,推动互联交换等方式,布局有共亨可能性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统筹解决区域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避免因概念混乱引起的重复建设无序利用问题,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二、建设国际制造业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群众需求。

  建设国际制造业名城的现代生态都市,必须坚定“以人为本’,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为首要任务。群众在温饱之余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包括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粮食安全、卫生水源的提供等等,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的期望值与日俱增,无论是良好的大环境还是居住的小环境,群众均要求得到更好的结果。

  在新的发展阶段,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十分广泛,提供方式也应采取适应新生活。绿道建设将“人”引入到绿色中,结合沿途设施,构成人行、自行车行,更能全面发挥绿道为人服务的功能;在绿道建设的基础上,利用边角地、控制闲置地因地制宜建设社区休闲公园,有助于进一步积极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精明增长;建立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少年宫、歌剧院等文化设施,增值城市的文化价值,让城市底蕴变得可以阅读,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就变得简单有效办法;住房保障制度需要改革创新,尽快建立“以需定建”的工作机制,先行先试创新建设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完善建设及运营管理机构;结合国家近期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发展的有关政策,形成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基于环境及资源承载力,通过建设森林城市,推动河涌湖泊水更清等行动,明显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以市民能过上健康的现代生活作为目标,合理形成宜商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经济发展处于常态的外国城市对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启示。

  东莞属于外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较高,需要了解发展成熟区域尤其是外国发达城市目前的发展方向。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目前注重的是推动绿色产业、艺术与文化产业、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荷兰城市阿姆斯特丹,被评为世界级的绿色城市,政府关注的是重点产业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善,产业与居住人口的比例,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城市更新,其都市型农业发展极具特色,以花卉业为主实现了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完美结合;澳大利亚南部城市墨尔本,被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十大城市之一,近年当地着力推动知识城市和城市创意建设;美国西岸城市洛杉矶的最大特色在于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创意产业。转变汽车城市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轻轨和地铁,坚持环保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大力推进垃圾回收。全面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城市公共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有效管理各项收支平衡;西雅图是公认美国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机构关注城市微型经济发展以共享经济繁荣,解决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确保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等;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工作主要议题是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和高密度的“步行城市”发展战略;上述发达城市的先行经验,政府职能的转变,文明程度的提高,都为东莞乃至珠三角城市群在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发展转型提供成功借鉴。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言献策。

  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和因子的共生演化过程,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衍生的多个子系统,形成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念,高水平的思维来指导新型城镇化工作。

  办 法:

  1.科学设计布局,高水平规划空间。科学合理规划,走组团式、集约式城镇化道路,相关部门或第三方专业机构要加强对城镇化建设的宏观规划与实务指导,从全市一盘棋进行通盘考虑,坚持突出重点,打破以往单一行政区划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以崭新的经济区理念统筹发展,集中力量,梯次推进,有选择、有步骤地与周边地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地合作共赢,进而带动有关方面的发展。高起点规划,各组团走各具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团一产业、一镇一品牌的产业布局。

  2.创新财政金融体制,增加建设资金募集渠道与活力。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公共财政要充分体现对公共事业的支持和导向作用。各镇街组团要加大充分盘活、整合镇街集体资产,通过拍卖、竟投、转让等形式增加对规划所要求的资金投入。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通过项目选资、股权激励、资产上市、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城镇化建设。

  3.坚持产业结合,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城镇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化相配合、城镇化与商业化相连合,组成一、二、三产业恰到相融,和谐共处,达到提高城市对劳动力吸纳消化能力,合理配置劳动人口与居住人口,避免新“鬼城”的出现。

  4.加大对欠发达镇街组团扶持力度。经济指数始终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指标,脱离经济基础、财政基础谈城镇化建设无异于痴人说梦话。目前,东北组团或是大部分埔田片镇村,主导产业并无强大优势,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大型的集约型的企业群甚少,财政收入足襟见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全市经济发展的要求,部分镇、社区缺少现代文明气息,城镇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文明程度的标志,代表着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于欠发达地区,我们要因地制宜、按部就班,不能盲目要求提高城镇化标准。相反,市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层面设计倾斜,积极破解各个环节体制障碍,加强规划指导统筹,财政支持执行到位,实现科学发展,从容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城市与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绝不是简单的建几栋房子、修几条道路的扩大规模、耗费有限资源的扩张。值得强调的是,后工业化时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以GDP作为衡量工作唯一标准,而是将人的生活质量作为考察一切的标准。在新发展阶段下,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创新驱动,政府职能需要作出适当的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深化改革,为东莞乃至珠三角迈向新常态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提案者 姚柏祥
部门答复

  姚柏祥委员: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150215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注和建议,提案中关于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办法,涉及城镇空间格局、财政金融体制、产城融合、扶持欠发达镇街等方面内容,我局认为意见十分中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可行,对推进东莞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经认真研究,我局答复如下:我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按照中央和省有关会议精神,2014年11月,我市召开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十二个配套政策文件,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从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农村宅基地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新型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发展意见及工作部署。今年初,东莞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我市城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关于东莞市城镇空间格局结合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我局负责起草了配套政策文件《东莞市关于优化城镇空间格局 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按照“中心突出、组团发展、快速连通、生态隔离”的思路,提出了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城镇空间格局,明确了各组团的发展定位,从人口、产业、交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完善城市功能,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一中心四组团”包括中心组团、西南组团、西北组团、东南组团和东北组团。其中,中心组团定位为高品质城市中心,重点通过市区、松山湖、生态园“三位一体”的城市布局,建设全市政治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和创新中心。西南组团定位为滨海新城,对接深圳前海、西部空港与广州南沙地区,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西北组团定位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重点以环境再造为抓手,打造成为国家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区的特色区域、珠江口东岸产业优化发展先导区、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东南组团定位为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重点是深入对接深圳、惠州。东北组团定位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一区一镇”(银瓶合作创新区、常平镇)的辐射作用,努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关于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互动产城融合是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思路,松山湖管委会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也作了这方面的经验交流。按照市的部署,我局正在谋划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在产城集聚区内统筹谋划产业、城市、生态功能布局,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动力,驱动城市更新和配套完善,实现产业和城市之间互动发展,打造“步行为主、界面连续、环境整洁、治安良好、生活方便”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关于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我局正在大力推进“小山小湖”保护利用工作,利用边角地建设社区休闲公园,2015年完成全市“小山小湖”资源摸查、登记造册工作,形成“小山小湖”保护名录,将生态控制线范围以外的自然资源保护起来,同时今年之内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不少于100个社区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良的公共开放空间和休闲活动场所,提升东莞的城市空间品质和宜居水平。关于其他建议关于创新财政金融体制和对欠发达镇街组团扶持等方面,在市财政局起草的《东莞市关于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的意见》中均有相关部署,具体以财政局意见为准。


办理单位 东莞市规划局
网友评价
支持 11   反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