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50192)推动城市急性心梗救治体系建设的建议

  急性心梗的危害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由于为心脏提供血液供应的血管(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心肌坏死而引发的严重疾病,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患病的最初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及早实施再灌注治疗(开通闭塞血管)是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为关键的治疗手段,可挽救濒临坏死心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从而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影响再灌注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对STEMI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国际指南的要求

  国际、国内指南一直强调缩短有效救治时间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循证数据指出有效改善STEMI预后应达到的救治时间,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实现目标时间。譬如,欧美STEMI指南均强调,应将“进入医院大门到介入手术球囊扩张(D-to-B)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注册研究显示,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美国STEMI患者的平均D-to-B时间已经由2005年的95分钟降至2010年的64分钟。2010年ESC指南在D-to-B时间基础上开始强调对“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到球囊扩张时间”的控制,要求STEMI患者的FMC to B时间应限制在120分钟以内。 2012年欧洲指南 及2013 年美国指南再次强调FMC的概念,指出评价治疗时间延迟的起始点由以往的“进门时间”前移为“FMC时间”。

  东莞的现状

  以急性心梗发病平均60/10万人计算,东莞每年新发急性心梗5000例。以东莞市各大医院的统计数据,心梗后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的病人不足1000人。在发病后3小时以内开通血管的比例更低,与国际指南的推荐相差甚远。东莞STEMI救治方面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造成治疗延误的主要原因有:1.病人疾病知识缺乏,未及时就医;2.120救护体系延误,包括救护设备、人员不足,交通拥堵;3.医疗环节的延误,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东莞市开展心脏介入手术的医院不足10家,且分布不均。基层医院往三级医院转诊造成时间拖延;4.医院内部急救系统协调不畅,急诊室、心内科和导管室人员沟通不足造成延误;5.病人和家属在知情同意环节的延误;6.医疗费用造成的延误。显然,以上问题依靠医院内部整改,甚至卫生系统内部协调都无法解决。因此,提交市政协促请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促成建立全市统一协调的急性心梗救治体系。

  办 法:

  充分运用现有医疗资源,优化组合,建立覆盖全市的急性心梗救治体系。体系的构成:以现有的能成熟开展急诊PCI的5大医院为基础,按照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建成区域中心,带动各镇区基层医院,为急性心梗病人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治疗,提高急性心梗血管开通治疗的比例,降低急性心梗的死亡率。

  建成这样的急救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1.医院内各科室的高效合作,尽量缩短病人从进门到血管开通的时间。2.不具备血管开通条件的医院和大医院之间的高效合作,严格控制基层医院病人从进门到转出的时间。同时,政府应该为转出的基层医院一定的经济补偿。3.急救系统的培训,病人在救护车上就应该接受心电图检查,并由出诊医生和相应的心内科专科医生沟通,决定治疗方案。形成真正意义的生命绿色通道,减少转送的中间环节和大医院的手术准备时间。交通管理部门应该为绿色通道车辆提供顺畅的交通条件。4.为暂时付不了款的病人提供信用担保,为支付不起治疗费用的病人提供资金支持。5.向广大缺乏健康知识的人群普及防病治病知识,发病后及时就诊,确诊后及时手术,不要在无谓的问题上纠缠,延误救治的时机。6.在上述基础上建立全市的急救数据库,管理包括急性心梗在内的高危病种的发病、救治到预防的全面资料,为制定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东莞的优势:a城市结构单一,便于统一指挥;b医疗资源丰富,无需大规模政府投入;c经济实力雄厚,医保健全,具备支撑体系运营的实力。

  国内目前能成功建立并有效运作急性心梗救治体系的城市还很少,东莞不仅有建立该体系的必要,而且由于以上的优势,建立起这个体系也是可行的。急救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解决某一病种的治疗问题,这个模式还可以推广到其它疾病和突发灾难事件,不只是一项科技惠民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工程,可以为全国提供示范。

提案者 黄虔
部门答复

市交警支队答复:

  东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急救车辆行驶的安全畅通,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目前,交警支队共有176套交通信号灯可以实施远程操控,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城、南城、莞城、万江四大城区,在进一步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医院和交警互通互联,根据急救车辆所在位置,我们可以对信号灯进行优先放行,确保急救车辆最快将病患送往医院。

 

市财政局答复: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东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关于推动城市急性心梗救治体系建设的建议》(第20150261号)收悉。结合财政职能,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一、关于急救系统培训的问题。市医疗救护120指挥中心负责急救知识宣传、教育、急救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更好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和公众宣传,2015年市财政预算安排10万元给该中心用于开展院前急救技能实训班培训全市医疗机构急救工作人员,共4期,每期250人,合计1000人。此外,为提高群众的急救知识,今年市红十字会免费对市民的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市财政按实际参训人数每人46.7元补贴标准核拨培训经费,预计全年免费培训4万人,市财政预算安排186.8万元。二、关于为暂时付不了款的病人提供信用担保,为支付不起治疗费用的病人提供资金支出的问题。为解决少数需要急救的患者因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等原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的问题,避免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后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15号)和关于审议《东莞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有关事项的通知(东府办会函【2014】135号)精神,我市从2015年起设立市级疾病应急救助资金,用于解决市属医院疾病应急救助欠费问题,每年筹集资金规模参考上一年度我市市属公立医院应急救治发生的欠费情况,拟按财政负担50%的原则确定下一年度应急救助资金规模。安排2015年专项资金规模为388万元。三、关于向广大缺乏健康知识的人去普及防病治病知识的问题。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目前我市已全面开展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等11项公共卫生项目。根据市政府文件规定,该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常住人口实行经费包干,2013-2015年度经费标准分别为人均30元、35元、40元。今后,我局将会同市卫生计生局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摸底,适时调整经费标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以上意见供参考。

 

市卫计局答复:

  黄虔委员:你提出的《关于推动城市急性心梗救治体系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第20150192号)收悉。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政府应急办、市社会保障局、交警支队等部门进行研究后,现答复如下: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坏死而引发的严重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肌梗死约70万人,死亡率逐年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及早有效地实施闭塞冠状动脉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为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介入救治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探索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性协同医疗救治体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但需要完善以下工作。一、依托具有PCI资质医院,建立我市胸痛诊疗中心按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探讨在全市具有PCI资质医院选择一所医院牵头其他具有PCI资质医院为成员医院设立我市胸痛诊疗中心。以市胸痛诊疗中心为平台,与纳入市医疗救护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医疗急救网络医院(以下简称120网络医院)联系对接,组成全市胸痛诊疗网络体系,胸痛诊疗中心各成员医院按照就近原则分别辐射相应区域的120网络医院。此外,加强胸痛诊疗中心各成员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介入放射学专业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急性心肌梗死医疗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各120网络医院要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指南规范开展早期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技术,对须进行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病情、就近、区域等原则在规定时间内转送至胸痛诊疗中心成员医院救治。各120网络医院要统一执行国家胸痛中心的诊疗模式,缩短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医疗救治水平。二、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按照《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3号)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确保120救护车出车及时。各120网络医院要标准化配置救护车,规范急诊科建设,与市胸痛诊疗中心建立信息互传通道,确保胸痛患者的心电图等数据能有效传输至市胸痛诊疗中心,以便在胸痛诊疗中心值守的医师能实时对患者病情进行研判,反馈和指导现场救治,使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始实施抢救和术前准备工作提前在120网络医院急诊室或救护车上进行,缩短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至施行球囊扩张的时间。市医疗救护120急救指挥中心与网络医院要建立信息衔接共享机制,实现救护车车载信息实时传输,并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转送至市胸痛诊疗中心成员医院,形成全市统一、科学合理的院前医疗急救、120网络医院间转诊、市胸痛诊疗中心接诊救治流程。120网络医院要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加强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急诊救治能力,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三、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医疗救治质量充分发挥市医学会、市医院协会的作用,制定全市120网络医院与市医疗救护120指挥中心协同机制,建立和完善质控体系建设;要定期组织对急性心肌梗死医疗救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对救治时间、救治流程和专业技能进行评价,加强对市医疗救护120急救指挥中心、120网络医院和市胸痛诊疗中心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医疗救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逐步形成全市统一规范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模式,保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四、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公众健康教育一是按照国家胸痛中心诊疗模式,落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加强对市医疗救护120急救指挥中心、120网络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市胸痛诊疗中心各成员医院通过划分区域方式,分别对所划分区域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的培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识别、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各流程无缝隙衔接。二是要加强面向社会的健康知识和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如通过红十字会对市民开展宣教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同时增强市民自我救护的技能。三是通过广泛的信息平台推介我市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性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大众的知晓率,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家属及时就诊和配合诊治的意识。五、其他保障措施建议市政府牵头,市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15号)和《关于审议<东莞市疾病救应急救助实施方案>有关事项的通知》(东府办会函[2014]135号)精神,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建立应急救助基金,对市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必要的信用担保,对需要急救而又因身份不明、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救助;市社会保障局对急性心肌梗死参保患者,予以免垫付起付金等优惠政策支持。市交警支队进一步完善远程操控交通信号灯的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与市医疗救护120急救指挥中心互联,根据120救护车位置,协助优先通行;同时建议出台我市相关交通法律法规,明确社会车辆及行人必须要避让运载病人的救护车,确保救护车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送往医院。


办理单位 东莞市卫生和计生局;东莞市财政局;东莞市政府应急办;东莞市交警支队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