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50146)政府扶持本土企业品牌化建设的建议

  随着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外部市场需求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曾经的“东莞加工模式”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弊病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品牌战略是东莞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塑造东莞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促使东莞经济取得快速稳定的发展需要众多本土企业品牌化转型升级。

  品牌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富有价值的战略财富。纵观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以这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多少知名品牌为表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在市场上的高效益,给区域经济带来巨额回报,同时也成为展示一个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名片”。一个城市没有足够的知名品牌将难于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所以地区经济发展与本土品牌战略密不可分。

  本土品牌是立足于本土资源优势,集中人力、财力、资源的优势,把特色经济做大、做强、做活,做深,通过有力资源整合扶持措施,形成本土品牌优势,带动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东莞现有的资源优势,在多个行业领域上均具备培养优质本土品牌的基础,比如“高尔夫球鞋品牌”。

  东莞是一个冠有“世界鞋都”美誉的城市。据统计,中国制鞋年产鞋13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六七成,其中出口近100亿双。而东莞则是世界著名的鞋业代工基地,曾有“世界每10双鞋就有1双来自东莞”的说法。2010年,东莞鞋企1600多家,年产值630亿元,全球约65%的高档鞋名鞋都出自东莞。

  近年随着高尔夫行业发展,世界高尔夫生产企业纷纷汇聚东莞,并有“中国高尔夫产业基地”称号。已形成了集高尔夫运动用品研发、设计、生产、展销、交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012年东莞高尔夫用品年产值已超过20亿元,并以每年超过3.1%的速度增长。

  目前,东莞是世界最大的鞋业生产和出口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尔夫产业基地,具有如此得天独厚的鞋业和高尔夫业的基础条件,具有国际市场上每一款高尔夫球鞋的生产能力,应该具有培养出一些优秀的高尔夫产品企业和品牌的环境。但是至今还没有创出一个世界级高尔夫产品品牌。

  现今,中国已进入品牌经济第三次提升加速阶段,全国掀起创建自主品牌的浪潮,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支持下,中国品牌形象不断改善,知名品牌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从整体上看,东莞本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追赶或跟随地位,本土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对比的市场占有率不足5%。东莞本土品牌要想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从制造企业转变为品牌企业,非常迫切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培养和扶持。

  办 法:

  1.政府应努力创建和优化企业品牌生存、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完善和执行商标、专利、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法制健全、自由竞争的品牌环境,这应该是政府培养本土品牌的首要责任,也是企业品牌安心发展的基础条件,更是政府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最大支持。

  2.政府应对企业品牌进行长期的培养、支持。政府可评选推出一批“本土自主品牌”先进代表,带动地方品牌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通过以市场认知和消费者意志对本土优秀品牌企业进行推选和嘉奖。同时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和培养,以政府公益性广告行为对优秀本土品牌做官方推广,支持本土品牌参加全国性,乃至世界知名展会,为品牌拓展营销渠道。积极调动企业对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对品牌产品、注册商标和专利给予支持。

  3.政府应保护和监管企业品牌的长期发展。当企业品牌遭遇不公平待遇或者不正当竞争时,需要政府给予应有的保护或协助伸张权益。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不良竞争对手恶意中伤、编造负面信息,或遭受外地假冒伪劣产品伤害时,政府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保护职能,与相关政府、组织进行交涉、协调或起诉。

  4.政府应对本土优秀品牌提供更好的资本经营环境。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和合理利用,推动本土品牌的升级与创新。尤其抓住广东建设金融强省的战略机遇,对接深圳前海金融区、南沙新区,促进东莞金融改革试验项目,让东莞金融经济与实体品牌经济的融合发展。

  5.政府应为企业品牌的发展和推广架设桥梁和创建平台。政府可组织专家、媒体对优秀企业品牌进行专项宣传活动,利用政府信誉平台推广优秀的自主品牌。另外运用政府的职能途径,在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公司、技术机构、专业人才之间架设沟通与合作平台,促使企业品牌建设获得更多资源和提高实力的机会。

  6.政府应强化与落实对优秀企业品牌的“激励性措施”。具体细化“激励性措施”的落实是政府对企业品牌发展的关键。优秀企业品牌若能切实广泛享受在贷款融资、税收减免、研发资金、商标保护、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优待和扶持,企业品牌的发展才能真正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获得快速发展。

提案者 民进市委会
部门答复

市质监局答复:

  市工商局:

  根据职能分工,我局是2015年提案第20150146号《关于政府扶持本土企业品牌化建设的建议》的协办单位,现将涉及我局职能的意见和建议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大力推进本土企业品牌化建设,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指导“长安镇五金模具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通过现场验收;支持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和省政府质量奖,新增1家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推动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60个以上,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经济。为此,我局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加强引导,提高企业创建名牌积极性

  综合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杠杆,及时将资金奖励、商标预警保护、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加分、办事优先、检测优惠、免费培训等各项名牌配套扶持政策信息传达至企业,深入宣贯实施名牌带动

  战略的意义,提高企业的自主品牌意识,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名牌创建工作。

  二、重点培育,壮大名牌后备企业梯队

  结合我市“一镇一品”的产业特点,加快推进“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虎门镇“全国服装(休闲服)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长安镇“全国五金模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平台的影响力,针对优势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明显的镇街开展名牌后备企业挖掘和培育。建立健全名牌后备企业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形成完备的名牌后备企业库。

  三、有效指导,增强企业名牌申报成功率

  根据企业需求实行分类指导,开展宣贯培训、标准制定、质量检测等名牌创建服务工作,引导企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企业管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作为创建名牌的基础工作和根本途径,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行质量、环保、职业健康、社会责任等体系和行业认证,有效提升企业名牌申报成功率。

  四、广泛宣传,扩大名牌产品企业影响力

  组织我市名牌企业参加全国品牌价值评价活动,在报刊、网站、广电等多种媒体上设立名牌产品企业信息专栏,积极利用各类电商、博览会等平台集中宣传、推介我市名牌,扩大我市名牌产品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及市场认可度。

  五、做好服务,提升名牌企业质量发展效益

  将名牌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搭建管理交流平台,举办卓

  越绩效模式、首席质量官等管理提升培训班,组织开展莞港质量论坛、标杆企业观摩学习等活动,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提供质量分析、检测认证、标准计量、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等方面的定制化服务,扶持名牌企业持续做大做强。

  六、强化保护,营造利于名牌发展的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名牌产品企业保护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质监、工商等部门间执法协调机制,提高执法检查针对性及有效性,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严厉查处制售假冒名牌产品等不法行为,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确保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名牌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

  七、严格监管,擦亮名牌产品“金字招牌”

  加强对我市名牌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实施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类监管,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现场巡查等监管措施效能,建立并落实省名牌产品退出机制,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予以严肃处理,按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消其名牌资格并向社会公布,确保我市名牌产品的含金量。

 

市食药监局答复:

  市工商局:

  民进市委会的提案《关于政府扶持本土企业品牌化建设的建议》(提案第20150146号)已收悉。结合我局职能及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会办意见:

  一是对咨询的欲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的解答析疑工作,避免企业走弯路。

  二是对于企业申办食品药品审批事项的,市局将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努力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缩减办结时限;对于属于上级审批的事项,将积极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协调,争取上级的支持。

  三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职能,配合“政府扶持本土企业品牌化建设”战略的主办部门,做好相关业务的指导工作,依法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为食品药品从业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法治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守法经营企业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市商务局答复:

  市工商局:转来《关于政府扶持本土企业品牌化建设的建议》(提案第20150146号)收悉。结合我局职能及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会办意见:一、落实情况为加快我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提案中提到的政府扶持本土企业品牌化建设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2014年,我市加工贸易企业新增国内外注册品牌1605个,比2013年增加84个,累计注册国内外品牌达9111个;自主设计生产、自有品牌生产出口比重提升至69%,比2013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提高36.5个百分点。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联合部门推动品牌建设。我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培育百家外资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工作方案》,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境内外注册商标、收购国外品牌或引进母公司品牌开展国内销售,支持企业按照国家和省的现有评价标准与认定办法创建国内品牌,做好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的培训和申报工作,协助企业做好商标维权;我局与市质监局联合开展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品牌创建工作,制定了《关于推动创建“名品名牌”加快转型升级的通知》,举办品牌、认证、标准、计量及检测等专题培训、论坛及座谈交流等活动,做好名牌创建后备企业的梯队建设,创造条件提升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和成功率。二是建立外贸转型升级支援服务中心。2014年,我局联合市科学技术局、市港澳事务局、莞城街道办事处,发挥财政扶持引导作用,汇聚在莞外贸服务资源和机构,加以资源整合和功能提升,形成港澳台专业服务集聚基地,打造“东莞市外贸转型升级支援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共计13家服务机构入驻支援服务中心,整合服务功能包括:生产力辅导、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人才孵化、融资创投、知识产权、财税服务、品牌推广、商标事务和服务外包等。三是完善企业产品展示平台。进一步完善大麦客商业模式,健全“加工贸易企业创品牌拓内销平台”,在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以集体品牌开拓内销的基础上,支持大麦客在新疆哈什等地筹建展示中心、接单中心和批发中心。去年6月底组织“大麦客”等12家企业抱团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参加第十届中俄蒙经贸洽谈暨商品展销会;7月中旬联合“大麦客”组织十多家企业参加2014?东莞(铁岭)名优商品展洽会;9月份组织11家电子、家具及机械企业前往新疆参加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四是展会助推企业品牌展示。我局配合做好加博会、海博会等大型展会,为东莞的制造企业提供产品与品牌集中展示的平台。2014加博会有1210家企业报名参展,6300多家采购企业、16200多名专业买手应邀到会,吸引了8个国家13个境外采购团,共达成商贸合作项目(含合同、协议和意向)7109宗,增长13.6%,意向成交金额达896亿元,增长16.5%;首届“海博会”共有1015家企业参展,吸引6000多家境内外采购企业、1.5万专业买手到场采购,达成签约项目451个,涉及签约资金1747亿元。五是建立品牌资金扶持政策。我局制定了东莞市促进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对在当年度内获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国内商标的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每注册1个商标资助2000元,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资助5万元。二、接下来的工作一是继续推动品牌展会建设。积极协助做好“加博会”、“漫博会”、“海博会”、“名家具展”、 “东莞机械展”、“织交会”、“服交会”、“台博会”等品牌展会及“啤酒节”、“香博会”、“文博会”、“茶叶展”、“婚博会”等潜力展会的筹备工作,对办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极协商解决,不断增强展会的生命力,打造东莞龙头展会;同时,积极推动品牌展会向线上线下功能发展,鼓励展会在网上开展常态化展览展销,打造永不落幕的展会。此外,积极协助有关行业协会、会展企业等单位引进市外品牌展会,积极参加行业内全国性、国际性的年会、论坛等大型活动,藉此平台,大力宣传推广东莞会展环境、会展政策、会展优势,进一步扩大“东莞会展”品牌的吸引度和美誉度。推动加博会、海博会等展会的市场化运作,鼓励更多外资企业参展,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不断提升展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会展业向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向整合发展,打造一批网上展会品牌。全力将东莞打造成为“中国制造展览之都”和“广东国际会议产业之都”。二是加强外贸支援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招商工作,将继续物色具有专业性强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进驻;加强宣传工作,中心计划参加2015加博会,组织入驻服务机构在展会期间集体亮相并主动开展与外贸企业对接,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和《东莞外贸》内刊加强对外宣传;中心每月将通过举办外贸大讲坛系列主题活动走进各镇街工业园区,了解外贸企业的需求,主动对接企业;同时不定期邀请转型升级专家顾问在支援服务中心内开展专题论坛活动,活跃中心的氛围。三是继续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品牌建设。继续加强与市工商局、市质检局的沟通联系,帮扶外资企业做好名牌名标的申报工作,加强对重点外资企业进行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以及驰名著名商标申报等培训,开设企业的商标专题讲座等。

 

市经信局答复:

  市工商局:

  根据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150146号提案的内容和分工,我局作为协办单位,现结合我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近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的答复:

  一、加大品牌创建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培育体系。建立完善由部门、镇街、行业协会、企业形成的四级培育体系,深入开展宣贯培训,指导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扩展名牌后备企业队伍。二是完善名牌梯次发展体系。建立重点企业数据库,将实力雄厚、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作为培育梯队,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指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三是完善组织申报机制。加强定向申报服务,做到早发动,早准备,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名牌申报和认证等相关工作,同时注重组织有效期满的企业做好复评工作。

  二、丰富品牌培育内容

  一是搭建中小企业创品牌拓内销的新平台。扶持100家自主品牌重点外商投资企业,搭建中小企业创品牌拓内销的新平台。二是加快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创建品牌。在国内首创引进港台生产力辅导机构,搭建“企业生产力提升辅导平台”,提供提升辅导服务,共有近1000家加工贸易企业接受了该平台的辅导服务。三是创新打造区域品牌。结合我市“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特色,培育区域产业品牌。推动虎门镇、长安镇分别获得“全国服装(休闲服)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五金模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资格,指导大朗镇申报“毛织产品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及我省国际知名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大力开展东莞市出口玩具和婴童用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镇街积极注册以本镇街名称或特色产业名称为商标名的地理标志或集体商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三、创新品牌培育方式

  一是完善创建政策。制定《东莞市加工贸易企业创建品牌扶持办法》,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品牌创建、宣传、运用、保护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制定出台《东莞市关于加快都市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东莞市农业品牌推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东莞市“三品”认证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扶持东莞名特优新农产品开展品牌经营、品牌推广、认证补贴等。二是强化质量管理夯实创品牌基础。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广泛推行国际认证体系,在全市名牌企业中深入开展“质量强企”活动,推广质量管理小组,向企业提供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推动企业按照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我市五大支柱产业和四个特色产业中深入开展“质量强业”活动,积极培育行业名牌。三是以项目申报为手段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针对名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大力发动、组织名牌企业申报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质量品牌项目、省质量标杆企业、新广货新品牌试点企业以及各类技术改造创新项目,以项目扶持助力名牌企业提升。四是推动名牌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举办《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和《创新知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用规范》(广东省标准)学习培训班,指导名牌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大力推行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我市已有1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首批达标单位。五是营造品牌建设氛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在东莞电视台开展企业创建品牌的系列报道,发布公益广告3600余次;在全市主要干道发布品牌宣传广告;在东莞农业信息网制作了“东莞名优农产品”专题网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农业名牌宣传;推荐了10家名牌企业在广东省名牌网(农业类)宣传,提升农业名牌的市场认知度。

  四、支持品牌企业“走出去”

  一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继续赴国内城市举办“莞货全国行”活动,近年来陆续举办了“莞货全国行”之青岛国际机床模具展、中国食品博览会暨交易会东莞专场、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之莞货全国行东莞专场。此外还积极参与广州名优特食品展销会、“泛珠洽谈会”等多项展会。积极农业“三品”生产单位参加东莞厚街大迳首届荔枝品评节,组织名优名产品生产企业参加中国荔枝龙眼产销对接会、香港美食博览会、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东莞名优蔬菜品评会等展会。借助展会平台,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加快品牌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举办“莞货国际行”——俄联邦轻工纺织及设备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粤港雅加达时尚生活展览会、中国品牌商品非洲展、“中国东莞-巴西圣保罗经贸推介会”、“企业对接洽谈会”;积极实施“绿色通道”制度,为名牌产品出口开辟方便快捷的通关途径。主动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国内外检验检疫资讯和技术支持,为名牌产品冲破国外技术壁垒提供帮助;开展原产地标记保护工作,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原产地标记,促进名牌产品出口。

 

市农业局答复:

  市工商局:

  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进市委会提案第20150146号《关于政府扶持本土企业品牌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就《建议》中涉及我局职能的内容答复如下:

  2004年以来,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大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力度的精神,积极推动各农业生产企业和单位开展名牌产品创建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活动,发展了一批产品质量佳、企业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单位,创建了一批广东省名牌产品及“三品”认证产品,打造了一个具有东莞特色的名优农业品牌群体,为全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现状与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农业生产空间不断缩小,农业经济份额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我市农业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截至2014年底,我市拥有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47个、无公害农产品63个、绿色食品30个、有机产品1个。对提升我市传统优势农产品质量,发展都市农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是品牌数量不断增多。我市品牌农产品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每年均能新增一批省名牌产品及“三品”认证产品,如2014年组织符合条件的广东康达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10个产品申报2014年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最终有9个产品通过评审,申报数量为近年来之最,申报数和通过数为近年来之最;组织9家企业已到期的9个名牌产品参加复评并全部获得通过。

  二是品牌产品种类齐全。我市现有品牌农产品当中,既有玉龙洞牌金针菇、报丰年牌黄金花芒等鲜活类农产品,也有太粮牌大米、穗丰小麦粉等农产品加工品;既有凤球唛牌番茄沙司、金燕牌东莞米粉、养生源牌蜂蜜等食品,也有瑞德丰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沙田顺发牌猪配合饲料、保得牌微生物土壤接种剂等农业投入品,展现了我市农业品牌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优势品牌价值提升。如荔枝、香蕉为我市传统特色农产品,在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均有一定影响,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注册品牌商标等,先后有11个荔枝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1个荔枝产品、2个香蕉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改变了过往背负“东莞荔枝”、“东莞香蕉”盛名却缺乏相应品牌支撑的局面,并通过每年举办名优荔枝品牌推介活动,充分利用淘宝网、本地电商、休闲采摘基地等资源,结合各类媒体的力量,使“东莞荔枝”——“莞荔”逐步享誉全国。

  四是品牌企业发展壮大。我市不少企业通过创建自身品牌,不断做大做强,逐步成为行业龙头。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穗丰食品有限公司等在申报省名牌产品后实力不断壮大,先后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永益食品有限公司的番茄沙司获评为省名牌产品后成功打开北方市场,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穗丰食品有限公司将“穗嘉丰”牌小麦粉做强做大,投资扩建制粉车间及包装车间,是广东省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之一。

  二、今后对策措施

  尽管我市农业品牌创建活动成果显著,但总体上看我市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农业品牌化发展政策有待稳固等,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待解决,我们认为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农业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力度:

  一是做好发展规划。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都市农业为方向,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因应名牌产品评价范围调整的变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为新的增长点,以鲜活类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挖掘对象,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推动我市荔枝、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向企业化、品牌化经营,推动饲料、肥料等投入品产业做强做大,为加快发展农业品牌提供产业支撑,进一步扩大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对象数量,扎实有序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工作。

  二是加强培育扶持。继续落实名牌奖励优惠政策,与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合作开发扶持品牌发展的金融产品,不断优化品牌培育环境,巩固壮大现有品牌群体,鼓励扶持发展新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名牌带动战略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对农业名牌战略的认识,同时通过媒体广告和各类综合展销会,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和产销对接,拓宽企业品牌的销售和宣传渠道,提高公众对我市农业品牌形象的认知度,扩大我市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对培育对象,进一步加强指导与服务,引导其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协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争创品牌农产品创造条件。

  三是抓好品牌管理。实行认证申报备案制,规范奖励资金申报条件及办理程序,将奖励与认证产品生产经营状况挂钩,强化奖励政策的导向作用。强化认证产品的后续管理,定期对名牌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其经营管理状况,协调解决其品牌营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加大对名牌产品标识和商标的保护力度。

 

市工商局答复:

 

  民进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政府扶持本土企业品牌化建设的建议》(提案第20150146号)我局已收悉。作为该建议的主办单位,我局协同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质监局和市食药监局对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建议制定了落实措施,并将贵单位的意见融入到具体办理中,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随着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外部市场需求降低,靠传统加工模式难以站稳脚跟。对此我市相续出台《关于培育发展自有品牌自主技术企业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工作意见》、《东莞市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及《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坚持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作为服务本土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政策驱动、宣传发动、服务带动、执法促动、各部门联合协作,大力推进本土企业品牌化建设,帮助本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关于“创建和优化企业品牌生存、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的建议

  我局从2010年至今年,连续开展打击商标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工作,着力加强对商标印制企业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商标侵权行为的发生。健全展会商标知识产权投诉点制度,按照“小展会巡查,大展会驻点”的原则,在家具、机械五金模具等专业展会上设立商标知识产权投诉点,接受侵权投诉,实时监控展会中的商标使用情况,树立我市保护商标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

  市质监局建立健全名牌产品企业保护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质监、工商等部门间执法协调机制,提高执法检查针对性及有效性,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严厉查处制售假冒名牌产品等不法行为,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确保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名牌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

  市科技局根据《东莞市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构建打击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假冒行为的快速反应、快速打击、快速协作机制,有效遏制和打击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假冒行为。

  关于“对企业品牌进行长期的培养、支持”的建议

  我局将培育驰名著名商标作为工作重点,每年都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对重点企业进行商标战略指导,帮助他们积极申报驰名著名商标。依托东莞市商标品牌发展保护促进会,围绕“凝聚品牌力量,共铸东莞辉煌”的立会宗旨,努力为会员及广大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对广大会员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情况进行“诊断”和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活动。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引导会员培育、管理好自主商标,充分发挥好商标品牌建设在东莞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2014年,全市新增注册商标19016件,同比增长44.84%,新增驰名商标10件,著名商标39件,全市累计注册商标102851件,驰名商标62件,著名商标达到283件。

  市质监局根据企业需求实行分类指导,开展宣传培训、标准制定、质量检测等名牌创建服务工作,引导企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企业管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作为创建名牌的基础工作和根本途径,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行质量、环保、职业健康、社会责任等体系和行业认证,有效提升企业名牌申报成功率。

  市农业局积极推动各农业生产企业和单位开展名牌产品创建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活动,发展了一批产品质量佳、企业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单位,创建了一批广东省名牌产品及“三品”认识产品,打造了一个具有东莞特色的名优农业品牌群体。截至2014年底,我市拥有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名牌新产品(农业类)47个、无公害农产品63个、绿色食品30个、有机产品1个。呈现品牌数量不断增多、品牌产品种类齐全、优势品牌价值提升和品牌企业发展壮大等良好趋势。

  2014年,市商务局联合市科学技术局、市港澳事务局、莞城街道办事处,发挥财政扶持引导作用,汇聚在莞外贸服务资源和机构,加以资源整合和功能提升,形成港澳台专业服务集聚基地,打造“东莞市外贸转型升级支援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共计13家服务机构入驻支援服务中心,整合服务功能包括:生产力辅导、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人才孵化、融资创投、知识产权、财税服务、品牌推广、商标事务和服务外包等。与市质监局联合开展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品牌创建工作,制定了《关于推动创建“名品名牌”加快转型升级的通知》,举办品牌、认证、标准、计量及检测等专题培训、论坛及座谈交流等活动,做好名牌创建后备企业的梯队建设,创造条件提升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关于“保护和监管企业品牌的长期发展”的建议

  2014年,我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签署了《加强司法行政协作 共建商标保护机制合作备忘录》,共建商标保护工作联络沟通、信息通报等六大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加大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帮助我市企业商标维权,解决企业在维权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市商务局与我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培育百家外资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工作方案》,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境内外注册商标、收购国外品牌或引进母公司品牌开展国内销售,支持企业按照国家和省的现有评价标准与认定办法创建国内品牌,做好企业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培训和申报工作,协助企业做好商标维权。

  关于“对本土优秀品牌提供更好的资本经营环境”的建议

  2014年,我局牵头起草呈报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资助暂行办法》,以驰名商标为试点,在全省率启动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全方位资助,鼓励企业积极通过商标质押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在一年试行期期满后将逐步推广到著名商标乃至所有商标企业,有效帮助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入挖掘商标资源价值。

  市科技局为鼓励本土企业专利的创造和运用,对符合资助条件的给予奖励。根据《东莞市专利促进项目资助办法》(东府办[2013]100号)规定,政府对专利申请进行资助,激励本土企业、发明人、设计人将更多的创新成果进行专利保护。还有专利优势企业认定资助;专利质押融资及交易资助;专利奖励;展会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奖励与资助;涉外专利维权项目资助等等,鼓励本土企业对专利的创造和运用,重视专利所带来的无形资产。

  关于“为企业品牌的发展和推广架设桥梁和创建平台”的建议

  我局每年结合实际拟定不同的年度宣传主题,通过发布户外广告、制作并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宣传片、策划报纸专题报道、人民网设立《品牌东莞》栏目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商标宣传;同时,还抓住“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有利时机,开展各种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并通过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为广大企业搭建商标工作交流互动平台。经过持之不解的努力,在社会上形成了“宣传品牌、保护品牌、争创品牌、发展品牌”的良好氛围,帮助企业牢固树立了“生产经营,商标先行”的理念。

  市质监局组织我市名牌企业参加全国品牌价值评价活动,在报刊、网站、广电等多种媒体上设立名牌产品企业信息专栏,积极利用各类电商、博览会等平台集中宣传、推介我市名牌,扩大我市名牌产品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及市场认可度。将名牌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搭建管理交流平台,举办卓越绩效模式、首席质量官等管理提升培训班,组织开展莞港质量论坛、标杆企业观摩学习等活动,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提供质量分析、检测认证、标准计量、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等方面的定制化服务,扶持名牌企业持续做大做强。

  市商务局进一步完善大麦客商业模式,健全“加工贸易企业创品牌拓内销平台”,在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以集体品牌开拓内销的基础上,支持大麦客在新疆哈什等地筹建展示中心、接单中心和批发中心。去年6月底组织“大麦客”等12家企业抱团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参加第十届中俄蒙经贸洽谈暨商品展销会;7月中旬联合“大麦客”组织十多家企业参加2014?东莞(铁岭)名优商品展洽会;9月份组织11家电子、家具及机械企业前往新疆参加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配合做好加博会、海博会等大型展会,为东莞的制造企业提供产品与品牌集中展示的平台。2014加博会有1210家企业报名参展,6300多家采购企业、16200多名专业买手应邀到会,吸引了8个国家13个境外采购团,共达成商贸合作项目(含合同、协议和意向)7109宗,增长13.6%,意向成交金额达896亿元,增长16.5%;首届“海博会”共有1015家企业参展,吸引6000多家境内外采购企业、1.5万专业买手到场采购,达成签约项目451个,涉及签约资金1747亿元。

  关于“强化与落实对优秀企业品牌的‘激励性措施’”的建议

  我局每年积极协助市经信局落实对新认定驰名著名商标的奖励。2013年牵头成立了东莞市商标品牌发展保护促进会。促进会旨在通过建立一个由部门、行会、企业联合参与的商标维权机制,以整体的力量来帮助全市企业开展跨区跨境维权和诉讼,以此降低企业维权成本,解决企业维权难题。积极鼓励市场主体在国内外注册商标,协助企业扩展内销渠道,并运用商标战略“走出去”。协助大朗镇政府创建 “大朗毛织”区域国际品牌;协助大朗、道滘等镇政府收回了已被他人注册的商标;成功培育“道滘”商标成为东莞首个被认定为著名商标的区域品牌。依托东莞市商标预警保护机制,全面掌握东莞商标变化情况,动态监测我市的企业、产业集群、历史文化遗产的商标被抢注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并提出建议,协助我市商标权利人提前应对商标竞争威胁,确保我市的商标权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市质监局综合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杠杆,及时将资金奖励、商标预警保护、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加分、办事优先、检测优惠、免费培训等各项名牌配套扶持政策信息传达至企业,深入宣传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意义,提高企业的自主品牌意识,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名牌创建工作。

  市商务局制定了东莞市促进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对在当年度内获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国内商标的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每注册1个商标资助2000元,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资助5万元。

  接下来,我局将继续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化培育商标(品牌)服务水平,引导企业通过商标(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协助企业解决商标(品牌)潜在风险。一是进一步完善商标预警保护系统。二是进一步完善促进会服务企业的各项功能,鼓励企业进行商标注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商标管理机构和商标管理制度、开展跨区域商标维权、鼓励和协助企业做好商标质押融资工作。三是通过商标战略宣传,进一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我市商标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四是继续加大对侵犯商标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打击力度。五是将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作为保护重点对象,建立打假维权信息数据库,主动查处我市范围内侵犯驰名著名商标知识产权行为。六是通过了解企业在市外、境外被侵权情况,协调商标权人与当地工商部门联系,必要时可以派出执法人员或组织专家团队指导企业进行跨市、跨境商标维权。七是继续推动品牌展会建设。积极协助做好“加博会”、“漫博会”、“海博会”、“名家具展”、 “东莞机械展”、“织交会”、“服交会”、“台博会”等品牌展会及“啤酒节”、“香博会”、“文博会”、“茶叶展”、“婚博会”等潜力展会的筹备工作,对办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极协商解决,不断增强展会的生命力,打造东莞龙头展会;八是加强外贸支援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招商工作,将继续物色具有专业性强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进驻;加强宣传工作,中心计划参加2015加博会,组织入驻服务机构在展会期间集体亮相并主动开展与外贸企业对接,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和《东莞外贸》内刊加强对外宣传。

 


办理单位 东莞市工商局、经信局、科技局,、农业局、商务局、质监局、食药监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