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50134)挖掘水乡特色文化,探索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融合之路的建议

  2013年11月28日,东莞市委市政府发布《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修订本),正式向外界推出了水乡特色发展的路线图和建设美丽水乡的时间表:以水乡生态为基础,充分发挥水乡文化底蕴,积极探索水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努力打造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

  东莞水乡网区属于东江三角洲河网区,是珠三角中河网密度最大的区域,包括10镇1港:中堂、望牛墩、麻涌、洪梅、道滘、石龙、万江、石碣、高埗、沙田和虎门港。东莞水乡片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水乡生态环境和相对浓郁的水乡人文环境。近年来,水乡地区各镇街的文化挖掘和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龙舟文化、曲艺文化、醒狮文化、祠堂文化、美食文化、书画文化等;各镇区也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采取了种种举措:1.利用特色节庆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2.打造岭南文化特色园区。3.改造提升特色街区和保护性开发古村落。4.对传统工艺进行文化修复及创新。

  但在调研中,通过资料汇总,我们发现目前在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明显:

  1.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历来相辅相成,但过去多年粗放式的城镇发展模式,致使多镇目前城镇布局不够合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交错混杂,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岭南水乡村落的传统肌理、风貌有待进一步修复,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方面的开发发展。

  2.利益协调、分享机制不够完善。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需要优质项目的支撑。在实践过程中,土地统筹是旧城改造、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在土地统筹过程中客观存在社区利益与城市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商业利益与生存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同时,我市目前征地拆迁补偿仍参照东府办〔2009〕99号文执行,补偿标准与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距。利益协调分享机制的不健全、补偿标准未能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使得征地居民与政府的矛盾凸显,进而引发一些不稳定因素,土地统筹面临困境,优质项目难以真正落地。

  3.水乡镇街的文化传统,相似性很强,如舞麒麟、七夕习俗、放河莲花、龙舟、花灯等,几乎水乡各镇街都有,且大同小异,容易形成“千镇(村)一面”的印象,而且也带来资源的重复浪费。

  4.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不强。文化产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印刷复制、文化产品制造等传统制造业的非内容产业,创意设计、动漫、艺术等文化产业较为落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不高,与水乡区经济发展规模极不对称。

  5.近年来,随着文化战略的提出,各镇街对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目前还普遍存在对文化消亡的危机意识不足的问题。很多所谓的“文化开发”其实是以传统文化为噱头,摇旗呐喊;以保护为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实,不但没有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反而造成现有文化遗存的损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日益凸显。

  办 法:

  1.结合东莞市水乡经济区统筹发展等契机,通过环境治理、生态保育、产业升级等措施,全面治理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加快恢复原生态的岭南水乡特色风貌,其中大力建设水乡名村和特色村落,并深入挖掘该片区拥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努力将各镇建设成为生态旅游镇、现代产业镇和人居幸福镇。

  2.市政府在制定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应更多考虑水乡地区特点及经济社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科学制定相关指标。并进一步整合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把更多的项目和资源倾斜到欠发达镇村。

  3.水乡各镇街共同举办节庆活动,形成良性竞争。由市政府统筹、协调,水乡片共同举办这些特色节庆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避免同质化也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每年轮流在不同的镇举办节庆活动,各镇街互相激励,形成良性竞争局面,这样的文化节日才不断有进步、才会长久。

  4.树立“东莞水乡文化”的品牌,重点推介区域整体形象,推出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精品文化产品。共同组建水乡各领域文化联盟,创新水乡文化发展“文化、旅游、节庆、商业”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强文化系统产业链建设,打造“创意与设计——生产加工——商贸——旅游”的系统产业链,使文化走近生活,产生经济。

  5.把握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如“保护第一原则”、“科学规划原则”,强调坚持以保护为中心,确保文化不被破坏;“入乡随俗原则”,强调不能一味迎合游客的需求,不干扰社区的生活方式,不对当地社会、文化造成伤害,本着入乡随俗观念,不过多发展商业,不搞商业性民俗表演,而是与当地居民一样,遇到节日一起过,平时则体验日常生活。“使用付费与回报社会原则”,提出旅游收入应回报社区居民,以增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帮助他们自觉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部门答复

水乡管委会答复:

  民革东莞市委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挖掘水乡特色文化,探索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融合之路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生态环境问题。

  自水乡地区统筹发展以来,水乡经济区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初步突破和成果。通过环境综合治理,水乡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也逐渐有了积极变化。马滘河“花海漂游”、华阳湖夜游、沙田穗丰年疍家文化体验园等休闲旅游项目相继落地,麻涌镇华阳村、道滘镇大罗沙村等岭南特色村庄逐步成型。此外,水乡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吸引了大量高新企业、高等院校、文化机构,京东现代服务产业园、中粮集团南方基地、“亚洲云”中国总部基地、凤凰国际文化社区、中集车辆物流园、联想增益供应链等一批项目先后落户水乡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节奏悄然提速。下来,水乡经济区全面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推进“两高一低”企业整治与引导退出。完成列入引导退出计划造纸企业的引导退出,完成未列入引导退出计划造纸企业的火力发电燃煤机组及锅炉特别排放限值的提标改造,完成环保专业基地外漂染、洗水、印花、电镀、制革等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整治,清理新增无证无照污染企业和小作坊。推进中堂、麻涌、沙田环保专业基地整治,实现集中治污和集中供热。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及集中供热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推进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一方面,加快推进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加快推进截污主干管网建设工程收尾及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工作,力争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另一方面,科学开展生活污水分散治理。加快推进麻涌镇华阳村、麻涌镇漳澎村、望牛墩镇扶涌文林村、望牛墩镇杜屋村等4个试点项目的方案设计和前期立项工作,并争取在2015年底前全部动工建设。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生活污水分散治理。三是科学推进岸线综合整治和开发。开展水乡经济区岸线综合整治,依法全面清理岸线保护红线范围内的违法搭建物和建筑物,全面整治采砂场、简易垃圾填埋场和各类废弃物料堆放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类型岸线的划分,结合水乡经济区休闲旅游业和体验型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分类推进岸线综合整治和开发工作,逐步恢复水乡经济区岸线乡土肌理,还原岸线天然形态,建设岸线生态系统,塑造岸线美丽景观。四是加快推进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整治。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内河涌整治工作。严格实施“河长制”、“涌长制”,严格监测、考核、问责等重点环节,同时,试点建立“谁超标、谁补偿,谁达标、谁受益”的双向补偿机制。五是加快推进土壤环境及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麻涌镇协忠电镀工业区土壤环境调查与污染修复示范项目及石碣镇典型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与修复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展水乡经济区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加密调查工作。加快推进水乡经济区存量垃圾治理及生态市政公园建设项目选址工作,加快推进麻涌环保热电厂的建设工作。六是全面推进生态体系建设。依托现有的河道脉络、田园、村庄等独特风光,统筹整合和改造提升水乡经济区“10镇1港”农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基地、特色专业村,打造一批极具水乡特色的农田公园。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加快建设水乡绿道、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绿化系统。

  二、关于文化发展问题。

  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在国家、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空前突出,文化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的交融互动不断深入,文化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文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及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的深入推进,珠三角一体化的深化发展,为水乡经济区发挥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发展水乡特色文化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下来,重点抓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挖掘、整体规划、线上线下传播东莞水乡品牌。整合报纸、杂志、网络、内参、舆情等各类媒体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新手段,对东莞水乡品牌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线上线下传播。二是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申请国家级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区,将区位优势与文化优势相结合,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升级;有利于传承文化遗产,繁荣东莞地方文化,实现文化强市建设。三是整合节庆活动,形成年度品牌活动——水乡艺境?东莞水乡文化季。将水乡现有的文化节庆活动整体考虑,打造一个整体的文化节庆品牌,初定品牌名为“水乡艺境?东莞水乡文化季”。统一品牌标识,统一传播推广。四是策划东莞水乡国际艺术博览会。整合全球文化艺术及产业资源,打造国内最具影响的“公共艺术”节庆品牌,制造爆炸性的传播节点,打响水乡品牌国际知名度,创建开放、活态、永不落幕的“水乡博览会”,同时举办水乡音乐节和系列艺术活动,吸引珠三角人流。五是建设标志性景点——水乡艺境”公共艺术创作计划(户外艺术公园)。邀请国际最重要公共艺术策展人、艺术家及艺术工作者到东莞水乡进行实地考察,提出结合水乡本土特性的公共艺术创作方案,支持优秀方案在水乡落地,逐步建立水乡户外艺术公园,在水乡10镇一港形成整体的户外艺术公园标志性景点。六是激活传统文化,举办“水乡苏醒”民俗活化设计大赛。针对水乡民俗特色龙舟、粤剧、花灯、七夕、草编,邀请国内成熟艺术衍生品开发团队及设计团队与其合作。创作出一系列作品,同时让大众进行喜好度投票,受欢迎度最高的成熟作品可进行规模生产,进入市场销售。七是设计主导,举办工业酒店和特色民宿设计大赛。整理、选择一批自然肌理良好、生态特色明显的水乡工业文明遗址、湿地、特色村落,邀请国际知名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进行空间设计和改造,打造一批体现水乡特色、具有国际水准、突出品牌效应的工业设计酒店和民宿。八是开发创意产业示范项目。探索引入289艺术园区;打造疍家文化园;与广州美术学院围绕文化建设、创意产业、研发设计、人才培养、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主题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等。

  

市文广新局答复:

    民革市委会:贵委提出的《关于挖掘水乡特色文化,探索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融合之路的建议》(第20150134号)收悉。感谢贵委对我市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提案提出的打造水乡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的思路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文化发展问题文化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的交融互动不断深入,文化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文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及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的深入推进,珠三角一体化的深化发展,为水乡经济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文化品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继续加强水乡节庆文化整合和品牌打造一是加大统筹力度。主要有:1、深入挖掘、整体规划、线上线下传播东莞水乡品牌。整合报纸、杂志、网络、内参、舆情等各类媒体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新手段,对东莞水乡品牌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线上线下传播。2、整合节庆活动,形成年度品牌活动——水乡艺境·东莞水乡文化季。整体考虑水乡现有的文化节庆活动,计划打造一个整体的文化节庆品牌,初定品牌名为“水乡艺境·东莞水乡文化季”,实行统一品牌标识,统一传播推广。二是提升办节质量。组织各项目负责人集中培训,同时在组织、辅导各项活动时注重培养文化活动策划骨干,提高水乡节庆文化活动策划水平、打造专业策划团队,并最终实现提升我市办节质量、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的战略目标。三是加大指导力度。规范办节各环节工作,充分体现整体效益和宏观效益,推动各项目质量上新台阶。制定《水乡系列节庆文化活动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活动按《方案》要求审查方案、听取意见、修改方案,活动实施过程中统一标识、统一主题曲、统一宣传,营造整体节庆气氛,体现统一品牌的整体效益和宏观效益。(二)切实加强水乡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整合利用,有效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宿感一是加强文物资源保护。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努力构建层级合理、比例均衡、种类丰富的文物资源保护体系,完善市、镇、村三级文物保护体制,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局面。加大不可移动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力度,扩大水乡经济区文物资源保护覆盖率。推动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有效提升水乡经济区文物资源等级。科学规范修复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提高水乡经济区文物资源完好率。二是加强文物监管保护。将市政府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及GPS数据移交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并商请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在涉及文物的土地招标拍卖、建设工程立项和报建审批时,将保障文物安全作为前置条件。同时,规范标注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地理坐标,并将相关资料移交市规划部门,纳入全市城乡规划监控体系,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无缝对接。三是建立定期巡查责任制度。协调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组织各镇(街)宣教文体局、文广中心、执法分队,对水乡经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建立巡查记录档案,有效加强文物日常监督管理。(三)申报省、国家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水乡各镇街的文化传统相似性很强,如龙舟竞渡、粤曲、粤剧,整个片区均较好地保留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整体彰显了水乡片区与其他片区不同的文化特色。水乡镇街在举办民俗活动、节庆活动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功结合当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树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活动,如洪梅花灯节、望牛墩七夕风情节等是当地每年的重点文化活动,结合旅游与文化成功带动了当地的发展。正因为水乡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一脉相承,我们拟在未来整合水乡的传统文化资源,申报国家级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区,将区位优势与文化优势相结合,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升级,以有利于传承文化遗产,繁荣东莞地方文化,实现文化强市建设。(四)支持水乡文化产业市场全面发展一是用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利用我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水乡地区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为从经费预算、资金安排上加大对水乡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2013年开始,“文化东莞”专项资金每年拨付5亿元至水乡管委会,作为水乡文化发展统筹资金。将充分利用这笔专项资金,对水乡地区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二是做好文化产业项目统筹。充分依托水乡地区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广州,探索建设穗莞文化产业合作实验区。大力发展水乡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利用水乡地区极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打造珠三角水乡风情文化旅游胜地。策划东莞水乡国际艺术博览会。整合全球文化艺术及产业资源,打造国内最具影响的“公共艺术”节庆品牌,制造爆炸性的传播节点,提升水乡品牌国际知名度,创建开放、永不落幕的“水乡博览会”,同时举办水乡音乐节和系列艺术活动,吸引珠三角人流。三是突出水乡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利用水乡片丰富的民俗文化带来的工艺品先进制作技术,如龙舟、麒麟、醒狮头、新昌鼓、花灯、七夕贡案、红漆描花木屐、泗洲灯笼仔、竹编等特色民俗工艺制作业,提升设计水平,增加文化含量,改良工艺技术,使文化创意和设计理念延伸到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制作、传播、营销全过程,推动“水乡制造”向“水乡创造”转变。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工艺美术设计、建筑设计、家居设计、时装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创意设计业,优化水乡文化产业结构。1、举办“水乡苏醒”民俗活化设计大赛。针对水乡民俗特色龙舟、粤剧、花灯、七夕、草编,邀请国内成熟艺术衍生品开发团队及设计团队与其合作,创作出一系列作品,同时让大众进行喜好度投票,受欢迎度最高的成熟作品可进行规模生产,进入市场销售。2、举办工业酒店和特色民宿设计大赛。整理、选择一批自然肌理良好、生态特色明显的水乡工业文明遗址、湿地、特色村落,邀请国际知名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进行空间设计和改造,打造一批体现水乡特色、具有国际水准、突出品牌效应的工业设计酒店和民宿。四是开发创意产业示范项目。探索引入289艺术园区,打造疍家文化园,与广州美术学院围绕文化建设、创意产业、研发设计、人才培养、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主题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等。二、关于生态环境问题自水乡地区统筹发展以来,水乡经济区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初步突破和成果。通过环境综合治理,水乡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也逐渐有了积极变化。马滘河“花海漂游”、华阳湖夜游、沙田穗丰年疍家文化体验园等休闲旅游项目相继落地,麻涌镇华阳村、道滘镇大罗沙村等岭南特色村庄逐步成型。此外,水乡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吸引了大量高新企业、高等院校、文化机构,京东现代服务产业园、中粮集团南方基地、“亚洲云”中国总部基地、凤凰国际文化社区、中集车辆物流园、联想增益供应链等一批项目先后落户水乡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节奏悄然提速。下来,水乡经济区将全面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推进“两高一低”企业整治与引导退出完成列入引导退出计划造纸企业的引导退出,完成未列入引导退出计划造纸企业的火力发电燃煤机组及锅炉特别排放限值的提标改造,完成环保专业基地外漂染、洗水、印花、电镀、制革等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整治,清理新增无证无照污染企业和小作坊。推进中堂、麻涌、沙田环保专业基地整治,实现集中治污和集中供热。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及集中供热项目建设。(二)加快推进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一方面,加快推进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加快推进截污主干管网建设工程收尾及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工作,力争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另一方面,科学开展生活污水分散治理。加快推进麻涌镇华阳村、麻涌镇漳澎村、望牛墩镇扶涌文林村、望牛墩镇杜屋村等4个试点项目的方案设计和前期立项工作,并争取在2015年底前全部动工建设。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生活污水分散治理。(三)科学推进岸线综合整治和开发开展水乡经济区岸线综合整治,依法全面清理岸线保护红线范围内的违法搭建物和建筑物,全面整治采砂场、简易垃圾填埋场和各类废弃物料堆放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类型岸线的划分,结合水乡经济区休闲旅游业和体验型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分类推进岸线综合整治和开发工作,逐步恢复水乡经济区岸线乡土肌理,还原岸线天然形态,建设岸线生态系统,塑造岸线美丽景观。(四)加快推进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整治。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内河涌整治工作。严格实施“河长制”、“涌长制”,严格监测、考核、问责等重点环节,同时,试点建立“谁超标、谁补偿,谁达标、谁受益”的双向补偿机制。(五)加快推进土壤环境及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麻涌镇协忠电镀工业区土壤环境调查与污染修复示范项目及石碣镇典型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与修复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展水乡经济区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加密调查工作。加快推进水乡经济区存量垃圾治理及生态市政公园建设项目选址工作,加快推进麻涌环保热电厂的建设工作。(六)全面推进生态体系建设依托现有的河道脉络、田园、村庄等独特风光,统筹整合和改造提升水乡经济区“10镇1港”农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基地、特色专业村,打造一批极具水乡特色的农田公园。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加快建设水乡绿道、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绿化系统。

 


办理单位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水乡管委会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