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20150133)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投资运营管理及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议

  智慧城市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是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建设智慧城市正符合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截至2014年5月,全国已经有222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东莞是珠三角重要工业城市,是国际制造业名城,同时也是国家住建部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东莞应牢牢把握这一契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引领东莞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实现高水平崛起。

  近年来,围绕建设智慧城市这一目标,东莞通过政策规划引领、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科技产业以及推广智慧技术应用等一系列手段,在智慧政府、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细分和垂直板块已取得一定建设成效。然而,随着东莞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深入,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如系统建设分散、部门间缺乏协同、系统建设模式尚未形成、信息孤岛现象突出等问题。为此,东莞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力度、进一步创新投资运营模式、进一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

  办 法:

  一是进一步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力度。要突出加强全市的政策、项目、资金、产业等各方面资源统筹协调力度,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应立足长远发展,着眼顶层设计,及时编制全市智慧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及阶段性实施方案,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广领域,采取更加扎实有效措施,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统筹研究跨部门重大智慧城市项目立项,推进资源整合空间大、公共服务面广、产业带动力强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智慧城市示范园区、街镇、基地项目建设。通过安排财政专项资金、设立智慧城市投资公司、智慧城市建设基金、智慧产业发展基金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前瞻性、公共性、示范性、协同型、创新型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进一步减轻财政负担。针对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业态,加强研发力度,加快突破相关关键共性技术,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行业等参与成立智慧产业发展联盟,协同开展关键应用推进、技术攻关、上下游产业整合、技术和产品标准研制等工作,推动不同企业同一技术产品的成龙配套与互联互通。

  二是进一步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投资运营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因为涉及领域、项目和市场主体非常广泛,既有公益性、半公益性项目,也有许多商业运营项目,其投资运营方式也因此呈现多元化,不同行业领域的智慧化建设项目,其建设运营主体和投融资模式往往不同。只有建立合适的投资运营方式或模式,才能理清权、责、利的关系,才能让政府、企业、用户及其他机构等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建项目、共享利益,从而保证智慧城市持续、安全、高效的运营。东莞在智慧城市建设营运方式上,要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针对不同领域乃至同一领域不同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购买服务、建设转移、特许经营、融资租赁和商业建设运营等不同的投资运营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精细的建设方案,优化投融资策略,减轻财政压力。

  三是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整合。要建立综合的信息管理部门,牵头理顺各部门数据信息,为各部门制定和推行统一的信息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建立规范标准的公共数据库,打破各部门、各行业间的信息壁垒,整合生产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商贸物流信息资源,把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孤岛有效连接起来,并对信息资源统一管理。明确共享数据、上报数据、发布数据、保密数据和交换数据等内容,根据需求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分类、归并和汇总实现信息数据的深度集成和共享。采取科学方法对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建立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管理、数据灾备和数据监管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整合共享信息资源提供安全保障。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部门答复

  民革市委会: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投资运营管理及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智慧东莞”建设情况概况(一)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我市以打造国内信息化先导区为主线,先后出台《东莞市2004-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和《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2012-2020年)》等信息化纲领性文件,形成全市信息化建设纲领性文件。于2009年就启动无线东莞建设,出台《东莞市“无线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于同年9月成功上线运营全省首个无线城市门户网站,采用WIFI+WAPI+3G”组网,实现全市实现无线网络全面覆盖。于2010年启动数字东莞建设,2011年底建成数字东莞地理空间框架,搭建了东莞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三旧”改造监管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等典型示范系统建设。于2013年启动智慧东莞建设,出台《东莞市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2013-2015年)》,并围绕政务、环保、医疗、城管、镇街、交通、制造、商务、无线宽带和一卡通等打造“智慧东莞”十大工程(二)“智慧东莞”建设成效初显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的各级部署,我市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先后提出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并成功申报成为全省首个省市共建物联网产业基地,被列为全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目前,我市智慧城市框架已初步成型,基础通信资源得到了较快发展,政务、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初显,其中,石龙、东城、松山湖、虎门港等一批智慧城市区域试点正稳步推进,“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镇街”、“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商务”、“东莞手机一卡通”和“无线宽带全覆盖”等十大智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1.智慧政务——建立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共有73家市直部门在平台中注册了信息资源目录,注册信息资源目录数共755项,共享数据总量2688万条,共享数据同比增长150%;网办大厅已进驻51个部门,共进驻服务事项1599项,其中1567项可在线申办。2.智慧环保——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全市359家企业联网监控,311家第三方运营管理;建成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系统,对10家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与生产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监控。3.智慧医疗和教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平台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全市居民健康档案896万份,并通过网站为市民提供可互动参与管理的健康档案查询和更新服务达2609万人次;建成全市高速教育城域网,公办学校100%接入网络宽带,全市公办学校100%课室实现多媒体教学配备,推出首款家校互动官方手机应用软件APP,建设教育资源与应用服务平台及一批优质教育资源(优质课堂视频1241节,微课学习资源2379节)。4.智慧交通——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应用,强化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建立起全方位的运输和管理系统,对24个三级以上客运站场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监控营运车辆35714台。5.智慧镇街——东城中韩智慧城市产业园顺利启动落成,出台《东城区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顺利推动智慧城管、智慧校园卡、智慧安防、城市防水排涝信息平台、阳光厨房、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及数据库等项目并进行了前期规划及论证;智慧松山湖充分利用线缆沟敷设到位和拥有云计算科技平台的先天优势,扎实开展信息化基础建设,努力打造“大数据”格局,目前已完成城域网及配套机房一期工程、基础数据云平台(存储容量192T)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6.智慧城管——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为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快捷化、精细化和长效化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数字城管系统市级平台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招投标工作,下来将开展数字城管市级平台建设和四个街道及松山湖的责任区数据普查项目招投标工作。7.智能制造——成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装备制造试验区”,先后出台《东莞市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初步支持实施项目达438个,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超过200多亿元,近年来年均增长超过20%。8.智慧商务——启动全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关、检验检疫、外管、国税等部门信息共享、共管、共用,每年拿出1.5亿元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高度“智慧”的购物环境(商圈)。9.无线宽带全覆盖及手机一卡通——目前全市今年新建4G基站7400余座,超额完成全年新建4G基站6000座的目标,完成大城区和镇街中心的覆盖,全市公共区域WiFi热点已达7126个,AP数3.7万个,分别是省目标的126.6%和110.4%,超额完成省制定的全年建设任务;突出解决广大市民各式各样的“卡”多携带不方便问题,围绕“一个平台,五大功能中心”,在“手机一卡通服务平台”和“东莞通”等综合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电子账单中心和多应用管理中心。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建设。我市围绕信息化和智慧城市领域,先后出台了《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2012-2020年)》、《东莞市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用管理规定》、《东莞市财政投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东莞市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东莞市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2013-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云计算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以及《东莞市无线通信基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份专项政策规划文件,为智慧东莞各细分领域和垂直功能条块深入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仍然缺乏能够贯穿整个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各部门分工协作,促进各细分领域及垂直功能条块互联互通,打通各信息平台数据共享的纲领性文件。鉴此,我局将借鉴贵委“进一步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力度”的建议,积极与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丰富、信息化技术顶尖的龙头企业磋商合作,探讨研究具有东莞特色、贯透性强、协作分工合理、技术可行性高的“智慧东莞”规划,加强全市的政策、项目、资金、产业等各方面资源统筹协调力度,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二)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及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虽然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起步较早,信息化基础较好,部分信息化平台已实现数据共享,部分智慧化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系统的协同分工,仍然存在系统建设分散、部门间缺乏协同、系统建设模式尚未形成、信息孤岛现象突出等问题。为加快“智慧东莞”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进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及市民满意度,我局将借鉴贵委“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议,联合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全面推进智慧东莞建设方案,建议设立智慧东莞建设领导工作小组,牵头理顺“智慧东莞”发展思路,统筹各部门协作分工,制定推行统一信息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建立综合的信息管理部门,通过预留统一的信息共享接口、建立规范标准化的公共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打破各部门、各行业间的信息壁垒,整合生产信息、政务信息、城市管理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等信息资源,连接各垂直功能条块,推动各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对信息资源统一管理。(三)进一步探索投资营运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智慧城市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探索采用PPP、BT、BOT、TOD、特许经营和融资租赁等投资运营方式,积极引进民间资金,加快推进智慧东莞建设。聘请有资质、有经验、有资源的专家团队作为“智慧东莞”建设的顾问,利用其建设经验、专业技能和有效资源为“智慧东莞”建设做好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撑。(四)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适时做好阶段性总结,发掘一批与社会、经济、民生息息相关的示范性应用,并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引起社会各界对“智慧东莞”建设的关注,保持应用和需求两端的热度,营造出一个“智慧东莞”建设良好氛围。同时,在掌握一批应用案例的基础上,积极归纳经验做法和发掘亮点形成汇报材料,主动向国家、省对口部门报送相关情况,争取国家、省对口部门的政策资金扶持和对我市相关工作的关注。


办理单位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网友评价
支持 0   反对 0